《地方知识》是格尔茨代表作,于1983年面世,2000年再版。全书涉及从艺术、常识、卡里斯玛到自我人观的论题,曲折迂回,文采飞扬。其中,尤以作者在东南亚和北非的田野调查为基础讨论了地方社群如何理解社会思想,本土人如何想象伦理道德,乃至法律背后的文化意蕴,并以地方知识的立场戳穿了现代英美法治的普遍性神话,启迪了中国上世纪末的“法治本土资源论”。这种地方知识的立场,亦足以与中国古人的“千灯互照,光光交彻”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包容理念及共生思想相呼应。
......(更多)
克利福德·格尔茨,阐释人类学的开创者,当代人类学的代表人物。他以“深描”方法进行“文化解释”的学术实践在人类学、社会学、宗教学、法学、文学等诸多领域影响巨大。
......(更多)
2000年版序言
导言
第一部
第一章 文类的混淆:社会思维的重新揣摩
第二章 在翻译中发现:论道德想象的社会史
第三章 “从土著的观点来看”:论人类学理解的性质
第二部
第四章 作为一种文化体系的常识
第五章 作为一种文化体系的艺术
第六章 中枢、帝王与卡里斯玛:对权力象征的反思
第七章 当前我们的思维方式:通往一种关于现代思维的民族志
第三部
第八章 地方知识:比较视角下的事实与法律
索引
译后记
......(更多)
我们其实都是持不同文化的土著,每一个不与我们直接一样的人都是异己的、外来的。我们曾经认为看野蛮人如何从想象和现实中区分事物是一个问题,现在看来,如何发现别人透过大海或通过回廊来组织其深富意蕴的世界则是一个问题。
宗教根植于它的启示性,科学在于它的方法,而意识形态在于它的道德激情;但常识却不依存于任何东西,恰如生命在其核壳之中。天地即其定律依存的本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