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书籍流转与社会文化》专论清代之文献文化,其基本思路是关注社会中层与底层,尤其是区域社会的“书群”,以体现清代文献的时代特色和本土特色。本卷强调,文献文化史要研究“动态的文献”或者有“社会情缘的文献”,具体而言,是既要关注文献的内容与物质形态呈现(如家集、新学书籍、日记等新文献形态),关注文献之著述、编辑、刊印、流通、阅读等环节以及每一环节所牵涉的行为动机,又要关注所关联的环节与人群之间的互动,如关注抄书、藏书题跋、石印等环节以及书估、女性读者等人群,通过对零散材料的搜集与整合,提炼问题,展开深入而有新意的探讨。
......(更多)
徐雁平,男,1968年11月生,湖北浠水人, 200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2002年3月留中文系任教至 今,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为香港浸会大学博士后研究学人,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清代文学与文化,清代文献学。
......(更多)
绪论
一、清代文献文化史的“社会情缘”、特色问题及驱动力
二、“群”的突出与“眼光向下”的梳理整合
三、各章概要及思路
第一章 书估与清帝国书籍的流转
一、南北书籍交流背景中的慈仁寺与琉璃厂
二、两个风雅意象:慈仁寺中的王士稹与典衣买书
三、黄丕烈的吴门书坊及其延展
四、环太湖地区的湖贾与书船
第二章 抄书与书籍生产及流动
一、清代抄本书籍数量的推测与抄写宋金元人著述的风气
二、私家传抄内府书籍与书籍的回流
三、文化象征与实际效用:文澜阁《四库全书》的阅读、抄录
四、作为职业或爱好的抄书
五、抄读与日课及书籍生产
六、抄写中的书籍流通与互抄群体的形成
第三章 荛圃藏书题识与嘉道时期苏州书籍社会
一、吴中文士群体与书籍交流网络
二、关于书卷、山水、花木之吟咏与文士活动空间
三、绘图纪雅集与清代吴门画派
四、地方人文传统的营建与传衍
第四章 两位普通文人的日记及其读书生活
一、黄金台的购书清单和书价
二、作为礼物的书籍及其流转
三、黄金台及其周边的爱书人群体
四、趣味、地域特征与“中层书籍世界”
五、管庭芬、黄金台日记中的书籍借还记录
第五章 《读书分年日程》与读书风气
一、《读书分年日程》与“朱子读书法”
二、《读书分年日程》作为清代读书人进学的准则
三、《读书分年日程》与清代举业
四、《读书分年日程》的晚清民初仿效之作
第六章 《说文》著述与测定学术风气的指标
一、批点、过录作为一种知识传衍方式:以《惠氏读说文记》为例
二、王筠及其群体间的书籍往还
三、作为启蒙的《说文》著述
第七章 家集编刊与文化传承
一、家集的涌现及其在目录中的位置
二、家集编纂中的家族、地域观念与时间意识
三、家集的编纂及家集的特质
四、家集总序的书写与地域文学传统的叙说
第八章 女性与书籍
一、从吕思勉的回忆看被遮掩的女性阅读
二、古书中女性的印迹
三、从闺秀集推测女性的阅读世界
四、闺秀集的女性阅读群体
五、《牡丹亭》与“闺阁中多有解人”
第九章 三教之外又多一教:清代的小说戏曲阅读
一、私家藏书目录中的小说
二、看小说作为日常生活一部分
三、《红楼梦》进入日常生活
四、《红楼梦》的群体阅读
第十章 石印出版与晚清的科举、文化
一、点石斋的石印图书
二、石印与书籍的再生
三、石印的技术优势与科举用书的扩张
四、石印书籍与晚清社会文化
五、技术、制度转变与石印书籍的衰落
第十一章 新学书籍的涌入与“脑界不能复闭”
一、生殖医学、卫生学的阅读与“强种”之路
二、颜李之学的复苏
三、“脑界不能复闭”与学问被不断分类
四、新学、中学的交汇与富强民主国家的想象
五、与孙宝瑄同时代的读者
结语
附录
一、黄丕烈藏书题跋中所见陶氏五柳居事迹辑录
二、湖贾活动辑录
三、四库馆私家录副史实
四、阅读、抄写文澜阁《四库全书》史实
五、《竹汀先生日记抄》卷一所见钱大昕借读、经眼古书情况表
六、《黄丕烈先生年谱》和《年谱补编》所见黄丕烈交游、雅集唱和、作诗情况表
七、为黄丕烈绘图的文士或画家
八、《管庭芬日记》中所见浙江文献借阅表
九、《清代闺秀集丛刊》《清代闺秀集丛刊续编》等丛书所见女性阅读群体
十、梁德绳《古春轩诗抄》可能被阅读的网络
十一、《申报》重要石印科举用书广告提要表
十二、孙宝瑄所读汉译西学书表
十三、贺氏父子、姚永概、江瀚西学书阅读表(1893—1908)
引用文献
后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