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陳與義,字去非。其先居京兆,後迁洛,故为洛人。與義天資卓偉,兒時已能作文,致名譽。登政和三年上舍甲科,授開德府教授。累遷太學博士,擢符寶郎,尋謫監陳留酒税。
及金人入汴,高宗南遷,遂避亂襄漢,轉湖湘,逾岭嶠。久之,召為兵部员外郎。紹興元年夏,至行在,遷中書舍人,兼掌内制。拜吏部侍郎,尋以徽猷閣直学士知湖州。召為給事中。駁議詳雅。又以顯謨閣直学士提舉江州太平觀。被召,會宰相有不樂與義者,復用為中書舍人、直學士院。六年九月,高宗如平江,十一月,拜翰林學士、知制誥。
七年三月,從帝如建康。以疾請,復以資政殿學士知湖州。陛辞,帝勞問甚渥,遂請閑,提臨安洞霄宫。十一月,卒,年四十九。
與義容狀嚴恪,不妄言笑,平居虽謙以接物,然内刚不可犯。其薦士于朝,退未嘗以語人,士以是多之。尤長于詩,體物寓兴,清邃紆餘,高舉横厲,上下陶、謝、韋、柳之間。嘗賦墨梅,徽宗嘉賞之,以是受知于上云。
......(更多)
......(更多)
沙岸殘春雨。茅簷古鎮官。一時花帶淚。萬里客憑欄。日晚薔薇重。樓高燕子寒。惜無陶謝手。盡力破憂端。
樽酒相逢地。江楓欲盡時。猶能十日客。共出數年詩。供世無筋力。驚心有別離。好為南極柱。深慰旅人悲。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