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定期編修地方志的傳統,但很可惜,非但見解千篇一律,而且內容也群相趨同,致使除地理外,涉及社會歷史,只消換人名,便齹異。意識形態如此,真合李斯向始皇的獻策:「使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
清末世變日亟,中華帝國危危欲墜,外國勢力乘虛而入,有志之士紛紛奮起,反思政治、社會的積弊,並與統治者中之開明派結合,發動戊戌政變,後雖功敗垂成,但當時知識份子所發議論,百年後看來,仍有值得反芻之處。本書為代表性議論之集成。為什麼百年前的呼聲,仍舊在百年後的人心中低迴不已?儘管時光荏冉、百年浮沈,今人所感受的痛苦仍是昔日的痛苦,「為什麼每一代人都得自己吃一次蜘蛛,吃得滿嘴黑毛綠血,才明白蜘蛛不好吃?」龍應台問。一百年來,中國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在「戊戌政變」一百週年的今日,由台海兩岸的代表性作家和學者全面揀選百年前改革者的論述精華,加以現代意義的詮釋,以及反省,或有以作為吾人在前瞻二十一世紀時的一面歷史之鏡。
......(更多)
......(更多)
......(更多)
張之洞的兩千兩百部必讀書和錢穆的七部必讀書放在一塊兒,再問:這一百年間中國人跑掉了多少自己的東西,這個過程,稱之為集體失憶、自我消滅,也不算太過吧。
少年朋友們,現在有人對你們說:“犧牲你們個人的自由去求國家自由!”我對你們說:“爭你們個人的自由,便是為國家爭自由!爭你們自己的人格,便是為國家爭人格!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來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