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t is arguably the most influential modern philosopher, but also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Roger Scruton tackles his exceptionally complex subject with a strong hand, exploring the background to Kant's work and showing why the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has proved so enduring.
......(更多)
作者
罗杰•斯克鲁顿 哲学家、作家。1965年毕业于剑桥大学。曾先后在剑桥大学和伦敦大学从事学术研究,并曾兼职任教于波士顿大学,后成为自由作家。现为牛津大学访问教授(无薪)、圣安德鲁斯大学访问教授(兼职)、美国企业研究所访问学者。已出版著作包括:“逝去的大师”丛书中的《斯宾诺莎》、《艺术与想象》(1974)、《建筑美学》(1979)、《审美理解》(1983)等。
序言作者
周文彰 哲学博士,研究员。现任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生导师、绍兴兰亭书法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专著有《狡黠的心灵》(1991)、《从历史走向现实》(1995 )等;译著有《康德》(1990)、《理由与求知》(1990)、《当代认识论导论》(1990)。
......(更多)
......(更多)
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提出著名的“私人语言“论证,主张不存在不参照公共世界的关于经验的知识。我能直接的、不受影响地认识我自己的经验,但这只是因为我把从公共用法中获得意义的概念应用到我的经验身上。公共用法描述了一个实在,除我之外,其他人也能观察到这个实在。我的语言的公共性保证了它的指称客观性。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