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是中国民族学的奠基人之一,从1935年进入广西大瑶山展开实地调查开始,对民族问题不同层面的关注与研究贯穿其整个学术生涯。如果说《花蓝瑶社会组织》是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对民族志研究的初步尝试,那么1950—1951年参加“中央访问团”负责贵州和广西的访问工作,则是他进行民族研究真正的开始,其后还部分参与了“民族识别”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这些工作不止体现于对边疆社会的组织结构和变迁过程进行研究,对新中国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建言献策,更体现在他对建基于中国历史与现实的“民族”定义和民族理论的探索与构建中。1988年发表的长文《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即是其长期思考的结晶,费孝通在其中以民族学的视角概述中国历史,并提出一种民族认同意识的多层次论,认为中华民族是既一体又多元的复合体。这一对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在理论层面的高度把握,是迄今为止影响*为深远的中国文明论述。
......(更多)
费孝通(1910—2005),江苏吴江人。20世纪中国卓越的学者与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曾担任民盟中央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1930年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获学士学位。1933年入清华大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系,获硕士学位。1936年秋入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攻读社会人类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8年秋回国。曾先后在云南大学、西南联大、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从事教学与研究。
一生以书生自任,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代表作有《江村经济》《禄村农田》《乡土中国》《生育制度》《行行重行行》《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等。
......(更多)
“费孝通作品精选”出版前言
桂行通讯(1935)
花蓝瑶社会组织(1936)
————
发展为少数民族服务的文艺工作(1951)
兄弟民族在贵州(1951)
关于广西壮族历史的初步推考(1951)
西南兄弟民族的歌舞(1952)
关于宪法草案有关民族问题基本规定的一些体会(1954)
话说呼伦贝尔草原(1954)
关于黔西南民族识别工作的参考意见(1954)
开展少数民族和与少数民族历史有关的考古工作(1956)
中国民族学当前的任务(1956,与林耀华合著)
大理历史文物初步察访(1957)
————
关于我国民族的识别问题(1978)
四十三年后重访大瑶山(1980)
民族社会学调查的尝试(1981)
深入进行民族调查(1982)
四上瑶山(1982)
瑶山调查五十年(1986)
《盘村瑶族》序(1983)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1988)
对民族地区发展的思考(1992)
关于中国民族基因的研究(1993)
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与思考(1996)
民族生存与发展(2001)
出版后记
......(更多)
先秦文献,伏羲与太昊完全是不相关的神或人,《世经》始将两者合为一位,作为始以“木德王”有天下而列于三皇之首。故后世考伏羲地理,多依太吴遗裔分布与关于太吴活动范围而推论伏羲的神话源于山东泰山以北以西今豫东鲁西北地区。
布依、仡佬、侗、毛南、黎、赫哲、鄂伦春、纳西、布朗、阿昌、普米、怒、德昂等族也都使用或通用汉文。壮、蒙古、维吾尔、苗、彝、哈尼、高山、达斡尔、乌孜别克、塔塔尔、鄂伦春、鄂温克等族,除通用本民族语言外,都有不少人能说汉语。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