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卜赤书系”由东方出版中心胭·砚工作室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内陆欧亚学系博士、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助理教授蔡伟杰一同打造。
脱卜赤源自蒙古语tobči,意为总纲或纲要。在蒙古历史上,脱卜赤这个词经常被用来指称史书。例如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前期的蒙古喇嘛罗布桑丹津所著之《诸汗源流 黄金史纲》(Erten-ü qad-un ündüsülegsen törö yosun ǰokiyali tobčilan quriyaγsan altan tobči),一般在蒙古文里就简称为《阿勒坦·脱卜赤》(Altan tobči)。也就是《蒙古秘史》蒙古文原名“忙豁仑·纽察·脱卜察安”(Mongγol-un niu’ča tobči’an)中的“脱卜察安”。主编蔡伟杰以脱卜赤命名,希望出版雅俗共赏的另类历史图书,主题上则着重于探讨各种形式的边缘议题,包括地理上的边疆与外国、人群中的少数民族、性别上的妇女等。
洪武七年(1374)孙贵妃之死,使明太祖注意到母服制度。明太祖秉持“父母等恩”观念,下令今后子为母、子为父,皆采最高阶序“斩衰三年”,并御制《孝慈录》作为明代丧服制度的定本,为清代沿袭。本书探讨《孝慈录》在制定、推行与实践的过程中,父与母、礼与情、嫡与庶等因素不断关涉拉扯的过程,诉说中国丧服礼制史上最复杂深刻的孝道故事。
......(更多)
萧琪,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学士、硕士,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班研究生。 研究领域为明清社会文化与性别。著有《评介邱澎生、陈熙远主编〈明清法律运作中的权力与文化〉》等。
......(更多)
序
绪 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回顾
三、研究取径与章节安排
第一章 服有等差:明以前母服制度的变迁
第一节 丧服制度与人伦关系
第二节 《仪礼‧丧服》中的母服制度
第三节 唐代《开元礼》中母服的改制
第二章 孝顺父母:明代《孝慈录》的制订及其孝道观念
第一节 明太祖对孝道的提倡
第二节 《孝慈录》的颁行
第三节 《孝慈录》中的孝道伦理
第三章 礼情之间:子为母服的议论与实践
第一节 士人对《孝慈录》的评价
第二节 私修礼书中的母服制度
第三节 “父母同斩”的折衷与实行
第四章 嫡庶之辨:庶子为生母服的落实
第一节 康妃杜氏之死
第二节 周之夔的母服经验
第三节 “厌于嫡母”说对庶子为生母服的冲击
结论
征引书目
附录 历代母服相关规定一览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