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争议的大人物之一。肯定之言,誉其为完人,谓其“立德、立功、立言三并不朽”,谓其成就”震古铄今”,成孔子没后二千年来《春秋》经世之义之惟一“解人”。否定之言,则谓其为“吾祖民贼”,“民族罪人”,谓其愚诚而不顾“民族大义”。
呜呼,如此大誉大毁之人,求之中国历史,能有几人乎?求之世界历史,又能有几人乎?
本书详细介绍了曾国藩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事迹,重点记述其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捻军起义和处理天津教案、发起洋务运动的过程;深刻透辟地分析了曾国藩政治和学术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及对后世的影响;深入归纳了曾国藩的用人方略,概述了以曾国藩及其幕府为核心的政治集团的形成、发展、分化和主要特征、作用;同时,历史地科学地实事求是地总结评价了曾国藩的历史功过和历史作用。观点鲜明精当,见解深刻独到,资料丰赡翔实,分析雄辩有力,观念新颖,视野开阔,是中国近代史研究和历史人物传记创作上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
......(更多)
......(更多)
......(更多)
事必有所激有所逼才能有成。每个人的意志力都是有限的,自己监督自己都是有盲点的,不容易做到彻底,但是人都有自尊心,因此通过自己的朋友、老师监督自己往往是最有效的,就好比一根基因不佳的竹子,随它自己生长,可能长得弯弯曲曲,但是如果把它种在竹林里头,周围都是长得笔直的竹子,和它们一起争阳光,它本身也就长直了。(Pg. 26)
事业由学问而来,千锤百炼,是有相当把握的;事业由天才而来,一曝十寒,是不大靠得住的。古人说,“不学无术”,其中颇有很深的道理,故以霍光、寇准之功业,仍不免见讥于史家,而曾国藩一生都从经世之礼学为出发点,所以他的道德勋名绝不是偶然的。
经世学……在现在是合历史政治哲学为一途的。经世学的“体”是历史和哲学,“用”是政治与经济,目的是治国平天下,步骤是格致、正诚、修齐,道理是“执两而用其中于民”,精神是“守先待后,舍我其谁?”以天下为己任,而不屑为“一身家之谋”,以“明道救世”为功,而不愿作无益之诗文。
又《与刘孟容书》说:国藩入世已深,厌阅一种宽厚论说,模棱气象,养成不黑不白、不痛不痒之世界,误人家国,已非一日,偶有所触,则轮困肝胆,又欲掀振一番。非吾弟亦无以发吾之狂言! 可见他对于软熟和同、不黑不自的社会,是多么“痛恨刺骨”!在京任“六曹",“目击此等风味”,则好与达官贵人为仇。
事实证明,慈禧不具备领导国家进行现代化转型的知识与能力。她是一个有权术而无见识的人。诚然,她精通传统的统治术,对人性卑劣的认识超乎很多男人,可是她并没有一个成形的治国理念,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力。这样的人,绝不是几千年不遇大变局中合格的领导者。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