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初,以一种构建民族文化身份的现代性焦虑为背景,中国“新女性”形象在中西各种话语与实践的纠缠混合下,逐渐浮现。而作为对话的桥梁。翻译无疑为探究这一生成过程提供了极佳的视角。作者通过考察各种文体、版本及媒介方式,大跨度地并置、比较形象类型,对“傅彩云”、“茶花女”、“苏菲亚”及“罗兰夫人”等流行形象的生产、流传以至移植情况进行了有效的追踪。这些经典“传说”都将成为建构中国“新女性”的重要资源;而通过对它们的生动剖析,《翻译的传说:中国新女性的形成(1898-1918)》从整体上也构成了一个展示中西文化对撞、磨合与再生,凸显想象他者与自我再想象之复杂关系的精彩“传说”。
......(更多)
胡缨(1962— ),1984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后,赴美国深造,并先后取得布林莫尔学院英语文学硕士学位、普林斯顿比较文学博士学位。2000年开始担任加州大学尔湾分校东亚语言文学系中国文学副教授至今。旅美期间,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晚清女性研究,成果丰硕,除专著《翻译的传说》(斯坦福大学出版社,2000)外,更有十多篇论文收录于中、美核心学术期刊及论文集。
......(更多)
鸣谢1
导言 浮现中的新女性及其重要的他者1 重塑女性5 才女:她的本土他者9 西妇:她的异国他者12 译者:“叫旦之鸡”? 15
第一章《孽海花》:一个跨界传说28 迷失(Disorientation)28 伪造的地图38 来自柏林的一张照片45 在俄国无政府主义者的教导下57 历史的线索67 “叙述主调”(MasterPlots)及其历史性不足74 《红楼梦》;或者,金雯青梦中的浪漫故事75 《金瓶梅》与彩云对一夫多妻制的批判79
名妓,缺少文化83
第二章移植“茶花女”87 偶然的译者92 包装“茶花女”98 建构“茶花女”104 分解“茶花女”:巴黎的多重含义112 第一次移植:林纾自己的“茶花女”118 第二次移植:“茶花”化为“鸳蝴” 123 第三次移植:作为现代女性的“茶花女” 129
第三章从索菲亚到苏菲亚138 索菲亚印象141 索菲亚之死:传记144 苏菲亚的生活:小说的再发明150 索菲亚的中国姐妹们154
第四章罗兰夫人及其中国姐妹190 全球为我所有194 “女性国民”对“国民之母” 200 觉醒的梦208 关于罗兰夫人的第一印象:梁启超的传记211 第二印象:弹词所表演的罗兰夫人219 翻译罗兰夫人的通常“花样” 227
结语238
参考文献243
索引269
译后记283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