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一批批苏醒的中国人跋涉在富国强兵的艰辛之路上,渐渐发出“科学救国”的呼声。从翻译西书敲开近代科学的大门,到推进新教育以促现代大学之诞生;从审定科学名词让科学说中国话,到创建科研机构及社团以促学术之昌明;从建立学术评议机制到科学家社会角色意识的形成,中国传统科学经由这样的途径到达了近代科学的彼岸。
从“格致”到“科学”的转换,是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重要内容,更是中国近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更多)
张剑
1969年生,四川宣汉人,史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致力于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变迁研究,著有《科学社团在近代中国的命运——以中国科学社为中心》《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与同时代的中国》《赛先生在中国:中国科学社研究》《一个共产党人的数学人生:谷超豪传》(合著)等,发表论文近百篇,担任《中国技术史杂志》编委、中国科技史学会理事等。
......(更多)
第一章 传统科学的式微与西方科学的输入 001
传统科学的绝唱 002
西方科学的输入 011
中日比较:科学体制化的全面落后 027
第二章 从“政治救国”到“科学救国” 036
“政治救国”声浪里的科学传播 037
“科学救国”风起云涌 045
科学是什么?——国人科学观念的演进 056
第三章 科学教育体系的创立与发展 071
新学制·新课堂·新教育 072
与时俱进:民国学制的演进 082
从北大到清华:大学的进步 091
“让科学说中国话”:教材的编写与统一 099
第四章 科学名词的审定与统一 109
中西学人肇其端 110
民间团体接其绪 119
竭力以赴 : 政府与科学社团的合作 128
第五章 科研机构体系的形成及其特征 139
为创建科研机构“鼓”与“呼” 141
名不副实的国立科研机构 148
参差不齐的中央各部门和地方科研机构 158
学科齐全的大学研究所和零星的民间科研机构 168
“半殖民地科学”:外国人设立的科研机构 179
科研机构的体系特征 186
第六章 科学社团的发展及其功能演化 194
“朋党”的演化:传统社团及其近代变异 194
昌明学术:近代科学社团的发展演化 198
综合社团与专门社团的合作与冲突 209
目标与功能演化(一):内部建设 222
目标与功能演化(二):外部吁求 232
第七章 学术评议与奖励系统的形成 242
超前制度设计的失败:民初学术评议 244
科学社团的学术评议实践 255
运行不畅:中央研究院评议会 265
尝试成功: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会 277
院士选举与学术评议制度确立 289
第八章 科学家社会角色的形成及其演化 303
传统与近代之间:翻译西书的传统科学家群体 305
以匠为特色:洋务运动时期的工程技术专家 311
宣传教育为主、科研为辅:清末民初的科学家角色 318
以科研为特色:科学家角色的形成 324
科学家角色意识与角色变异 330
结束语 343
科学在中国生根发芽 344
科学体制化异途与发展困境 350
注 释 355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