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人们认为列强之间不会发生战争,但战争最终爆发。我们只能从历史中学习,尽管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作类比颇为常见,但我们从一战爆发中总结的经验教训往往是错误的。其中一个错误就是倾向于高估人类的理性。
过去300年间的所有大国冲突都与国际体系的规范和制度相关。具体到中美两国,世界上出现了两个“例外的”且价值观迥异的大国,其中中国试图挑战现有秩序。“修昔底德陷阱”——维护现有秩序的大国面临新崛起大国的挑战——也可能为双方的敌对添油加醋。
为了避免陷入一场可以避免的战争中,北京和华盛顿需要一个连贯的战略,而这正是两国所欠缺的。历史还告诉我们,战争在不断演化。下一场全球冲突很可能发生在网络空间和外太空,并且像此前的所有战争一样造成毁灭性后果。中美之间发生此类战争看似不大可能,但实际上仍有可能,这就是我们现在需要讨论该问题的原因。
......(更多)
[英]克里斯托弗·科克尔(Christopher Coker)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国际关系教授,外交政策智囊团主任。著有《野蛮的哲学家——从赫拉克利特到海森堡对战争本质的思考》(Barbarous Philosophers: Reflections on the Nature of War from Heraclitus to Heisenberg)《战争极客》(Warrior Geeks)《Men at War: what fiction has to tell us about conflict from the Iliad to Catch 22》(Hurst 2014)《Future War》(Polity 2016)。
......(更多)
序 言//1
历史并没有表明我们正处于一个道德不断提高、进步越来越大的过程。几个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的发展进程更像是一个在治世与乱世之间、在战争与和平之间不停摇晃的钟摆,而这个钟摆未来可能再次摆动。
第1章 历史类比和历史的逻辑//1
在某些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世界比今天更加相互依赖。如果一个大国认为一旦正确的时机出现,它就有机会取得成功,那么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就不会阻止战争爆发。尽管在这种情况下诉诸战争并不合理,但它并不一定是非理性的。
第2章 占支配地位的冲突和大国冲突的逻辑//37
如果占支配地位的大国决心维护的规则不仅与中国的国家利益冲突,而且与中国自身的雄心和欲望也相互冲突,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即便不一定是修正主义的)是否愿意无限期地受制于这些规则就有待商榷了。
第3章 战略叙事和战略的逻辑//101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大战略,但大国的大战略还包括地缘政治视野。大战略与地缘政治有深刻的联系,因为前者的基础是评估哪些利益至关重要,哪些利益不是,而这些评估通常又以一国的地缘政治考量为基础。
第4章 战争及其多变的逻辑//161
《孙子兵法》从不认为有绝对胜利这回事,任何事都不可能是绝对的。战争的真相不只胜败那么简单。克劳塞维茨是在和战争的不可能性作斗争,孙子实际上却在庆贺这一点。当然,最终通常会有一方胜利。
结 论//201
大国战争过时论所体现的这种普遍懈怠正是1914年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如果中美两国继续相信战争实在是“不大可能”的,没必要认真对待,那么不仅是这两个国家,世界上其他所有国家最终都可能为此付出代价。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