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被遺忘的真跡

被遺忘的真跡
作者:徐小虎
副标题:吳鎮書畫重鑑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2011-05
ISBN:9789866833977
行业:其它
浏览数:32

内容简介

內容簡介全球藝術史學者一致推薦的中國書畫鑑定方法書

真跡,並非如你所認識、熟悉的那樣。它的真實面貌,往往會被後世與種種偽作給淹沒!取而代之的,是符合與貼近你我審美觀的種種新創作或想像之作!漸漸地,世人都遺忘了,也誤會了,那個時代、那個人、那些事。透過《被遺忘的真跡:吳鎮書畫重鑑》(徐小虎 著)我們試著重拾「真相」,和接近它應該有的感動。

......(更多)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徐小虎(Joan Stanley-Baker)

作者:徐小虎教授(Joan StanleyBaker)(MLitt DPhil Oxon)

英國牛津大學東方研究所博士

生於南京,具有中德雙重血統,接受東西方文化多元洗禮,小學和初中學業分別完成於羅馬、重慶和上海。大學就讀於以人文教育與藝文創意知名的美國班寧頓學院(Bennington College, Vermont),開啟了對視覺與表演藝術的熱愛;之後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鑽研中國藝術史,在研究方法學上條理嚴謹且分析敏銳的訓練,為往後四十多年書畫斷代與藝術評論奠定堅實的基礎。至五十歲始前往英國牛津大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

‧19671971年,以筆名Jennifer S Byrd每週為《日本時報》(The Japan Times)發表藝術評論專欄,其後持續在台灣報章雜誌上發表有關藝術、建築、教育和環境方面的評論。

‧1975年,針對傳統書畫家與收藏家筆墨鑑賞,對書畫家、鑑定家及收藏家王己千(季遷)作數年的長期訪問,由台北《故宮文物月刊》刊出中譯「畫語錄」(第13, 1529卷,19841985)。

‧19751980年,擔任加拿大維多利亞美術館首任東方藝術部長,負責督導該館以收藏日本文物為主的亞洲部門典藏和展演空間設計,並進行中、日兩國的藏品研究。

‧1980-1984年,為了研究中國古書畫真假問題,移家台北,任教於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期間研發出有效的英文教學方式,並引進「小西園布袋戲團」,促成台灣傳統藝術與學術界的首次連接。

‧19841987年,攻讀牛津大學博士。課餘參加學院、都市與大學賽船隊,1987年為牛津大學賽船女隊長(OUGBC),夏天參加古典希臘三排戰艦世界首次海上實地演練(World’s first Seatrials of the Athenian Trireme)。

‧19871990年,任教澳洲墨爾本大學藝術系所,授中國與日本藝術史課程,並於該校榮任「Fellow of Trinity College」。

‧19911994年,在台灣擔任國立清華大學藝術中心主任。

‧19931996年,協助籌備國立台南藝術學院(後改制為大學)。

‧1996-2006年,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教授,首任學務長。於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領導研究生突破傳統論文撰寫模式,在書畫斷代鑑定上獲得新發現。

‧2006年,從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退休,至今仍持續深入研究、發掘、演講,並教授書畫專題討論課程。

【著作】

專文評論外已出版的專書包括:Japanese Art 1984年Thames and Hudson,已出版法文、中文《日本美術》、西班牙文和伊朗文譯本)、《中國文人畫之東渡日本》(1993,密西根大學出版),以及本書英文原著《Old Masters Repainted, Wu Zhen (12901354) Prime Objects & Accretions》(1995,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劉智遠

◆作者:徐小虎教授(Joan StanleyBaker)(MLitt DPhil Oxon)

英國牛津大學東方研究所博士

生於南京,具有中德雙重血統,接受東西方文化多元洗禮,小學和初中學業分別完成於羅馬、重慶和上海。大學就讀於以人文教育與藝文創意知名的美國班寧頓學院(Bennington College, Vermont),開啟了對視覺與表演藝術的熱愛;之後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鑽研中國藝術史,在研究方法學上條理嚴謹且分析敏銳的訓練,為往後四十多年書畫斷代與藝術評論奠定堅實的基礎。至五十歲始前往英國牛津大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

‧19671971年,以筆名Jennifer S Byrd每週為《日本時報》(The Japan Times)發表藝術評論專欄,其後持續在台灣報章雜誌上發表有關藝術、建築、教育和環境方面的評論。

‧1975年,針對傳統書畫家與收藏家筆墨鑑賞,對書畫家、鑑定家及收藏家王己千(季遷)作數年的長期訪問,由台北《故宮文物月刊》刊出中譯「畫語錄」(第13, 1529卷,19841985)。

‧19751980年,擔任加拿大維多利亞美術館首任東方藝術部長,負責督導該館以收藏日本文物為主的亞洲部門典藏和展演空間設計,並進行中、日兩國的藏品研究。

‧1980-1984年,為了研究中國古書畫真假問題,移家台北,任教於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期間研發出有效的英文教學方式,並引進「小西園布袋戲團」,促成台灣傳統藝術與學術界的首次連接。

‧19841987年,攻讀牛津大學博士。課餘參加學院、都市與大學賽船隊,1987年為牛津大學賽船女隊長(OUGBC),夏天參加古典希臘三排戰艦世界首次海上實地演練(World’s first Seatrials of the Athenian Trireme)。

‧19871990年,任教澳洲墨爾本大學藝術系所,授中國與日本藝術史課程,並於該校榮任「Fellow of Trinity College」。

‧19911994年,在台灣擔任國立清華大學藝術中心主任。

‧19931996年,協助籌備國立台南藝術學院(後改制為大學)。

‧1996-2006年,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教授,首任學務長。於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領導研究生突破傳統論文撰寫模式,在書畫斷代鑑定上獲得新發現。

‧2006年,從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退休,至今仍持續深入研究、發掘、演講,並教授書畫專題討論課程。

【著作】

專文評論外已出版的專書包括:Japanese Art 1984年Thames and Hudson,已出版法文、中文《日本美術》、西班牙文和伊朗文譯本)、《中國文人畫之東渡日本》(1993,密西根大學出版),以及本書英文原著《Old Masters Repainted, Wu Zhen (12901354) Prime Objects & Accretions》(1995,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譯者:劉智遠

1965年生,畢業於國立中山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台南藝術學院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譯有《剛果藝術發展及其對世界之影響》,以及繪畫史、藝評、社評等專文。

一張中國古代繪畫裡頭藏了多少的糾葛?如果是某大師的真跡,那麼,它透露大師創作時的特徵又是什麼呢?創作的時空背景是如何?而作品代表了哪些典型的風格?或者是一張假畫,那麼它與大師的真跡有哪種關連呢?是如實的臨摹,對原作者的誤解之作, 甚至是全新的創造?

面對這些真跡與後作的層層關係,作者以元代畫家吳鎮(1280年—1354年)為研究對象,逐一分析出這位十四世紀藝術家的真跡與後世偽作群,同時開拓出一套清楚明瞭、完整又縝密的方法學,鼓勵中國繪畫史的學者和愛好者用開放的眼光,重新審視研究的對象,提出新的懷疑、釐清差異所在,進而重建更詳實的「真相」。

這不僅是探究創作者歸屬問題的專業人士應該閱讀的一本書,論述過程中抽絲剝繭、脈絡分明的交叉對照過程,就一般大眾而言,讀來也是引人入勝。但更重要的是中國藝術史長久以來對於書畫時代風格的混亂認知狀態,透過這一套方法學,將能夠透析與解決各種真假畫問題背後的實際狀況。

此書除了追求真相的理性研究外,作者對於假畫橫行的現狀,更大力倡導一個實際且包容的角度,中國古代書畫藝術並不是一門如何地深邃、神秘、無法理解的學問?相反地,只要具備不帶任何成見的一雙眼,拋下任何既定詮釋與包袱的開放態度,直接面對作品,透過作品直接與其創作精神面對面,那麼我們所接觸與感受到的,當不只是單純的筆墨與二分法的真假問題,獲得更多的,將是各個時代的審美觀與宇宙觀。

......(更多)

目录

本書目錄中文版自序與誌謝

原(英)文版自序

英文版序

‧許理和(Erick Zürcher)

‧衛特林(Ernst van der Wetering)

‧郭樂知(Roger Goepper)

中文版序 劉兆玄

書評 保羅‧泰勒(Paul Taylor)

第一部 方法論的問題

導論 中國繪畫贗品之不同層次

第一章 研究方法概述

第二章 中國傳統鑑定法

第三章 日本在中國繪畫研究上的貢獻

第四章 中國繪畫研究中的西方傳統

第五章 原跡及其在演進、變形與捏造過程中的面目變遷

第二部 從同代文獻與圖像尋找大師真跡

第六章 時代風格的重要準則

第七章 個人風格:聚焦於大師

第八章 尋找真跡:吻合最早文獻資料的元代山水

第九章 兩件佚名的元代繪畫

第三部 方法論內部自我檢測

第十章 系統檢驗:由既定準則辨識竹畫真跡

第十一章 真跡與偽作的筆跡鑑定:書法分析的心觀點

第四部 明清的變形之作

第十二章 山水畫中的變形面目

第十三章 竹畫中的變形面目

第五部 明清的捏造(增生)之作

第十四章 山水畫中的捏造之作

第十五章 竹譜中的捏造之作

第六部 結論

第十六章 用心觀看:清理與重建

第七部 附錄

A 山水畫中以筆劃為主與以渲染為主的模式

B 吳鎮與傳董源《寒林重汀》

C 長寬比與絹之寬度

D 《墨竹譜》頁面的尺寸與狀況

E 中國與日本的「仿吳鎮」作品

F 吳鎮的印章

G 項元汴的印章

H 《墨竹譜》與《墨竹冊》款印檢驗

後言:心觀與感知

參考書目

圖片索引

內文索引

......(更多)

读书文摘

我们一直都把这件大作品当作石涛的杰作来展出。虽然已故的张大千不久前承认此作是他所画,但我们今天仍把它在这里展出,因为对我们来说,张大千就是石涛。

余留秀州三年,遍访士大夫家,征其笔迹,蔑有存者。然则更后百年,知好其画,复当几人耶?[3]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