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1866-1944)是二十世纪法国文学巨匠,一位毕生追求和平与光明的人文主义者,中国读者最熟悉的外国作家之一。他十分关注东方文明,尤其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正在经历的巨变。对留学法国的中国青年格外热情和关心,从1920年开始交往,有信必复,拨冗晤面,激励和引导他们的志向,具体指点写作和翻译,慷慨地满足紧急的经济求援,前后持续了二十年,直至二战才中断。可是,这段美好的中外文化交流史,因为历史风云变幻,一直鲜见记载,随着时间推移,几近被人遗忘。
本书作者刘志侠久居法国,近年踏遍法国国家图书馆手稿部、法国国家档案馆、巴黎杜塞文学图书馆等地方,寻找年代久远的日记、书信、照片、印刷品等珍贵文献,梳理辨真,条分缕析,还原了罗曼·罗兰与盛成、敬隐渔、梁宗岱、李又然、阎宗临、汪德耀、傅雷、高长虹、张昊九位中国青年的交往细节,叙述了他们之间互动的影响,将这个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史仅见的佳话,长留在这本不厌求真的著作里。
......(更多)
刘志侠,早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外语系,曾在巴黎大学法国文学系进修,现居巴黎。作品在海内外报纸杂志发表,已出版多种汉语和双语专著。
......(更多)
前言
一 盛成(Cheng Tcheng)
1920年 同志和老兄
1926年 《和平中国》
1927年 瑞士夏令讲习班
1928年 《我的母亲》
1930年 回国以后
二 敬隐渔(Jean-Baptiste Kin Yn Yu)
1924年 从上海到里昂
1926年 黄金一年
1928年 巴黎陷阱
1929年 里昂地狱
1930年 罗曼·罗兰的痛苦
三 梁宗岱(Liang Tsong Taï)
1926年 邂逅瓦莱里
1927年 从普雷沃到罗曼·罗兰
1929年 第一次见面
1930年 《法译陶潜诗选》
1931年 第二次见面
四 李家齐(李又然,Li Chia Tsi)
1928年 里昂一年
1929年 爱在比利时
1931年 饥饿巴黎
1933年 永远的思念
附录:与梁宗岱的无形交往
五 阎宗临(Yian Tsouan Lin)
1925年 勤工三年
1929年 会见罗曼·罗兰
附录:曾勉(Thomas Tseng Mien)
六 汪德耀(Ouang Te Yio)
1929年 疗养院书信
1930年 两次见面
1930年 谢冰莹《从军日记》
1931年 罗曼·罗兰的呼吁
七 傅怒安(傅雷,Fou Nou En)
1928年 从普瓦蒂埃到巴黎青年之家
1929年 比利时和瑞士之行
1930年 中华留法艺术协会秘书
1931年 意大利的荣耀
1934年 《托尔斯泰传》代序
1936年 《约翰·克利斯朵夫》翻译
附录:《约翰·克利斯朵夫》翻译疑难表
八 高长虹(Tchang Hung,Changhung)
1931年 柏林“德友”
1933年 巴黎《世界》
1935年 日内瓦《东西文化》
1936年 致罗曼·罗兰三封信
1937年 《欧洲》余音
九 张昊(Chang Hao)
1937年 上海来信
1940年 战火中书信
后记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插图来源说明
......(更多)
本院的多数意见,只会使人们对全国法官工作的评价从充满信心变为悲观失望。法治的真正支柱,在于人们对司法体制的信任。时间总有一天会愈合今天的判决给这一信任造成的伤害。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我们或许无法百分之百地确定,到底谁是今年总统大选的赢家,但最终输家却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这个国家对法官作为法治公正的守护神的信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