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高处,没有动静,也没有声响。
人类离这儿大概还有千万年远吧。
我存在着:这就是大山赐予我的最大恩典。
...................
☆ “关于英国自然风景的最佳作品”(《卫报》)
☆ 肖像印在英镑的传奇作家 娜恩·谢泼德
☆ 蒙尘三十余年的文学经典 中文版 初次引进
☆ 中文版特别收录 珍妮特 ·温特森 诚挚推荐书评
☆ “当代最好的行走作家” 罗伯特·麦克法伦 万字长文作序
...................
“我就像一条狗,气味使我兴奋;泥土上苔藓的味道也使我兴奋……”
娜恩·谢泼德是大山的终身游客:她吃野果、饮河水,她在湖里游泳、在山腰入眠;清晨醒来,知更鸟的爪子搭在她赤裸的胳膊上;有些时候,是野鹿吃草时的呼吸把她唤醒。
她冷静精准,分享了一生所见的高地、幽谷、群山、水、雪霜、空气与光、植物、鸟兽虫和人类;却又私人、自我,描述了自己在山中如何安眠、如何观看、如何倾听、如何触摸和感受,乃至于如何存在。
这是一曲献给大山的经典颂歌,一本捕捉流水、雪花、鹿鸣的风土故事集,更是一次通往存在的旅途,一次长达数十年的感官实验,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和外在世界之间能产生多少微妙的联系:对山的生命体察得越深,对自己也就了解得更加深入。在1977年出版之前,此书的手稿被作者本人压在箱底三十多年;而在出版后,珍妮特·温特森、阿莉·史密斯、罗伯特·麦克法伦等知名作家均成了娜恩·谢泼德的忠实读者。
...................
如《尤利西斯》之于都柏林,《达洛维夫人》之于伦敦,《活山》凝视着风景的细节,也充满热情的哲思。——罗伯特·麦克法伦
之所以说《活山》这本书“好”,是因为它在一个特殊且微小的主题中,找到或者说提取了一个关于我们如何理解世界的故事。——珍妮特·温特森
这趟禅宗式的“登山朝圣之旅”让人享受其中,它极具启发性地融合了哲思和纪实,反映了在她所爱的山水中,处处皆是生命的各式形态和力量。——阿莉·史密斯
这本书只有一百多页。但事实上又不止:它长达一千多页,因为你将会至少读十遍以上——而且每一遍都会读出不同的东西。——尼古拉斯·雷扎德,知名书评人
......(更多)
娜恩·谢泼德(Nan Shepherd,1893-1981),英国作家、诗人,一直生活于苏格兰阿伯丁,曾在阿伯丁教育学院教授英国文学。她终生未婚,与山为伴,阿伯丁附近的凯恩戈姆山区遍布她的脚印,作品也都以大山为主题,包括散文、小说和诗集。
《活山》是谢泼德仅有的一部散文作品,写于二战末期,因“不合时宜”而雪藏三十余年,1977年方才出版。1980年,谢泼德搬进疗养院,在病床上仍然会出现处身山林的幻觉,翌年去世。近年来,谢泼德的作品声誉日隆,《活山》已被视为英国自然文学的经典。
2016年,为了纪念谢泼德,苏格兰皇家银行将她的肖像印在了英镑上。
......(更多)
序言 我走,故我在(罗伯特·麦克法伦)
前言
第一章 高地
第二章 大山深处
第三章 群山
第四章 水
第五章 霜与雪
第六章 空气与光
第七章 生命:植物
第八章 生命:鸟兽昆虫
第九章 生命:人类
第十章 睡眠
第十一章 感官
第十二章 存在
附录 一床,一书,一座山(珍妮特·温特森)
地名翻译对照表
......(更多)
一小时接一小时这么走着,所有的感觉都循着某种节奏,你会感到肉身在行走时十分通透。但没有哪个比喻,无论是“透明一般”还是“轻盈如空气”,能够及准确描摹这种状态。此时身体并非微不足道,而是至关重要。肉身非但没有被消灭,反而得到了实现。人不是无形之物,身体是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细节不再是以我为焦点的某幅图景中的一部分,此刻,处处皆为焦点。万物不再以我为归处,也不再与旁观者相关。这大概就是大地看待自己的方式。
一頭扎進山間冰涼涼的池水,這種行為似乎在頃刻間導致了自我的解體;但自我不會默默忍受,而是在這一瞬間經歷著迷失、衝擊甚至完全的毀滅。然後,在下一秒,生命捲土重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