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苦难辉煌(无删减全新修订增补版)

苦难辉煌(无删减全新修订增补版)
作者:金一南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年:2020-08
ISBN:9787521210255
行业:其它
浏览数:145

内容简介

20世纪在世界东方,最激动人心与震撼人心的,莫过于中华民族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在这一命运形成过程中,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联共(布)与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这四大力量,以中国大地为舞台,发生了猛烈碰撞。

震撼世界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正是这四股力量在中国大地思想冲突与实力较量的结果。

只有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历程,才能深刻理解胜利的必然性。本书全景式的揭示和剖析了在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在生死攸关之际通过万里长征的炼狱,通过严酷的围堵、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无情的叛变形成的地狱之火,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浴火重生。中国共产党人以义无反顾的顽强、前仆后继的牺牲、不屈不挠的坚韧取得了革命的成功,从苦难走向辉煌。

推荐语

首版《苦难辉煌》未能面世的数万字内容此次得以全面呈现!增补数十处罕见历史细节

当下,为什么还要再度阅读《苦难辉煌》?以史为鉴,在新形势下,《苦难辉煌》所提供的历史信息,依然可以为今天的新难题提供丰富的启示。本书不仅是了解真实的中共早期党史必读书,更是了解中国的当下和未来的必读书。

众多高层领导争相阅读大力推荐的历史巨著;中宣部中组部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学习的重点图书;2011年1月14日,《苦难辉煌》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名家推荐:

看似写历史,实则写现在;看似问过去,实则问将来

——国防大学政治委员、空军上将刘亚洲评价《苦难辉煌》

......(更多)

作者简介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少将军衔,全国模范教师,全军优秀教师,连续三届国防大学“杰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国家安全战略,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曾赴美国国防大学和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2006年获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2007年当选全军英模代表大会代表,2008年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军营新闻人物”,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2010年当选“中华文化人物”。《苦难辉煌》荣获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项“中国出版政府奖”,中组部和中宣部联合向全国党员干部推荐阅读。

......(更多)

目录

第一章 地火

苏俄在中国最早看好的是吴佩孚而不是孙中山。斯大林在中国最早看好的是蒋介石而不是毛泽东。托洛茨基的警告与斯大林“挤柠檬”。陈独秀也须看共产国际脸色。蒋介石的悲剧,在于与毛泽东同时代。各方都力图破解: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第一节孙中山的困惑 004

第二节 钢铁斯大林 016

第三节 谁人看中毛泽东 025

第二章 东方之梦

中国是日本最早的老师。日本又是中国最新的老师。中国革命者从日本译来了《共产党宣言》,日本浪人却在中国炮制出法西斯理论。“三羽乌”从蒸汽浴室腾空而起,给世界的东方带来巨大黑暗。

第一节一言难尽的一衣带水 044

第二节 清水加饭团,酿成法西斯 054

第三节 腾空而起的黑翅 059

第三章 岩浆

蒋介石不是孙中山选定的接班人,毛泽东也不是共产国际钦定的领导者。共产国际让蒋介石作报告, 却给毛泽东发讣告。蒋介石办杂志,毛泽东办报纸,皆由笔杆到枪杆。蒋介石以黄埔起家,毛泽东以井冈山起家。毛泽东通过枪杆子认识了蒋介石。蒋介石也通过枪杆子认识了毛泽东。

第一节领袖 · 思想 · 意志 066

第二节 谁人发现蒋介石 071

第三节 笔杆子,枪杆子 086

第四章 “围剿”

李立三把舵的船,是一艘既勇猛奋进又剧烈摇摆的船。被称为“蒋何”的蒋军与被称为“朱毛”的红军在红色根据地迎面相撞,皆是战将如云。建议碉堡政策围困“朱毛”的并非德国顾问,而是朱德云南讲武堂丙班二队的同学金汉鼎。

第一节李立三惊醒了蒋介石 098

第二节 战场与战将(一) 109

第三节 战场与战将(二) 124

第四节 外国的月亮圆(一) 155

第五节 碉堡──典型的中国特色 162

第五章 崛起

中国是一块肥肉。为了吞下这块肥肉,昭和军阀的皮靴连续踏过三位首相。田中义一参加甲午战争时,河本大作还在穿开裆裤。张作霖爱国家,但更爱张家。吞下万斛泪水的石原流出鳄鱼的眼泪。即使政府首相,也只是军队的司务长。

第一节来自海军中尉的刺杀 168

第二节 大和民族的血祭 173

第三节 流泪更疯狂 182

第六章 陷落

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也要打假。由于博古的苦衷,李德扮演起现代钟馗。第五次“围剿”蒋介石三遇其险,最伤心处是打碎了毛福梅的腌菜坛。一个前共产党员攻占红都瑞金。出发长征的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最深重的苦难,也是最耀眼的辉煌。

第一节外国的月亮圆(二) 194

第二节彭德怀 · 蔡廷锴 · 宋美龄 212

第三节突围──是苦难也是辉煌 223

第四节 嬗变(一) 235

第七章 突破

白崇禧、陈济棠皆对红军行动了若指掌。对李汉魂微妙不言的指责,尽在“保境安民”四个字。杨永泰提出的方向别说蒋介石,连红军自己也未意识到。掩盖了48 年的隐秘,仍在《难忘的岁月》中维持岁月的尘封。

第一节 国民党不缺智商 242

第二节“朱毛确在军中” 250

第三节 狭路相逢 255

第八章 湘江,湘江

认为“有匪有我,无匪无我”的白崇禧,突然开放全、灌、兴铁三角,红二师却痛失宝贵战机。向来披坚执锐的红一军团,对自己战斗能力还能支撑多久产生动摇。湘军悍将李觉却至死不承认抄了林彪的军团部。

第一节 “老蒋恨我们比 恨朱毛还更甚” 272

第二节 就蒙一个蒋介石 276

第三节 枪林弹雨中的一军团 282

第四节 蒋介石仰天长叹:“这真是 外国的军队了!” 291

第五节 军人与政治 295

第九章 烈火真金

造就大英雄的时代,即是产生大叛徒的时代。有多少至死不渝的忠诚,就有多少寡廉鲜耻的叛卖。将领与将领的思想交锋中,王耀武不是胜者。陈毅向真理低头,却从不向困难低头。孔荷宠没有龚楚幸运,却幸运地早早结束了吞噬灵魂的痛苦。

第一节嬗变(二) 302

第二节残兵 · 火种 310

第三节风火来去一陈毅 317

第四节 万劫也复 325

第十章 瞩目大西南

蒋介石首次进军大西南。川军刘湘、黔军王家烈、滇军龙云,皆是收拾对象。遵义会议人事变动在黄平橘林商定。张闻天心中的“钦公塘”。毛泽东不是先知先觉,却以最大的历史自觉来到转折点。红军作战讲究出敌不意,入川行动却落入刘湘意料之中。

第一节一石数鸟 330

第二节量变,质变 334

第三节中国出了毛泽东 343

第四节薛岳苦了王家烈 347

第五节 刘文彩,刘文辉,刘湘 354

第十一章 苦难辉煌

毛泽东一生四次败仗,两次发生在四渡赤水;遵义会议后又差点丢掉前敌总指挥职务。吴奇伟穷追红军一路,1949 年10 月1 日却立于开国大典的观礼台。 红军战略决策的变化令人眼花缭乱。没有句句是真理,只有步步实事求是。

第一节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362

第二节火中凤凰 370

第三节鲁班场,周浑元 379

第四节赤水不是逍遥津 389

第五节 入滇,危局中的大智大勇 395

第十二章 大渡桥横铁索寒

红军长征期间,林彪急过两次,蒋介石兴奋过三次。各军团都在创造急行军速度的纪录,连李德都走着走着睡着了。刘伯承的六只小船,让全军渡过金沙江。会理会议的裂痕,一直延续到1959 年庐山会议。背挎马刀、腰缠手榴弹、攀援铁索的勇士,成为一尊永恒的青铜雕像。

第一节滔滔金沙江,军神刘伯承 404

第二节会理裂痕:无法回避 409

第三节 永恒的青铜像 422

第十三章 阴间多云

蒋介石想打苏联牌,苏联也想打蒋介石的牌。蔡元培一边说抗日一边老泪纵横,眼泪滴到汤盘里。红军穿插于赤水河之际,“东方劳伦斯”走遍大半个中国。“三羽乌”是弃物,刺客就不是了吗?被蒋介石也被个人野心涮惨了的张学良,灼热的灵魂已成滚烫的岩浆。

第一节暗流 434

第二节残阳如血 447

第三节 开裂的坚冰 452

第十四章 福兮祸所伏

工农红军战史中最兴奋的会师,却演化为最严重的分裂。毛泽东一生中,三个9 月9 日深深嵌入生命。阎锡山的讲话成了陕北有块根据地的通知。陕北根据地也搞起了肃反。历史最无情,历史也最有情。徐海东、刘志丹都对中国革命立下大功。

第一节“张国焘是个实力派” 460

第二节毛泽东的三个九月九 471

第三节 山丹丹花开 482

第十五章 历史与个人

降日与抗日,皆在一念之间。只会唱《大刀进行曲》,还不能明白那段历史。毛泽东被蒋介石通缉, 又被张国焘通缉。连陈昌浩都发生动摇,铁锤还能成其为铁锤么?秘密谈判破裂,蒋介石要“围剿” 到底。但历史的决心从来不属于个人。第一节 踌躇分水岭 498

第三节一句顶一万句 511

第三节 个人决心中的历史, 历史决心中的个人 526

第十六章 狂飙歌 545

历史是兴衰,也是命运。在世界东方,不知多少人因中国而失掉名誉,又因中国而恢复名誉。“盖棺论定”讲一个人生命的完结,却不能讲一段历史完结。不是每个人,都能以短暂的生命辉映漫长的历史。常说殊途同归,殊途永远无法同归。

无终结的历史。

无终结即是一切的终结。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参考书目 575

......(更多)

读书文摘

彭德怀是一团火,一团从里烧到外、随时准备摧枯拉朽的烈火;林彪则是一潭水,一潭深不可测却含而不露的静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前半句可形容彭德怀,后半句可形容林彪。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