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理性”概念由《理性之蚀》奠基,该书对启蒙时代以来的理性的批判奠定了整个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基调。霍克海默仔细梳理了“理性”概念及其表征内容在西方文化史中的流变。他认为理性分为两种,即“主观理性”与“客观理性”。主观理性的特征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也即《启蒙辩证法》中提出的“工具理性”。客观理性关注的是目的自身。比如,“至善”的概念可以发展成包容万有的体系,用来衡量个人和群体的思想和行为是否合理。
主观理性与客观理性在古希腊时期是和谐共存的;在文艺复兴时期,后者逐步式微;19世纪以来,主观理性压倒客观理性,谋求掌控一切成为人们的行动指针;由此,客观理性被彻底侵蚀,成为遗迹或口号。
......(更多)
马克斯·霍克海默(1895-1973),著名德国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领军人物。 1922 年获得法兰克福大学博士学位。1930 年,被任命为法兰克福大学新成立的社会研究所所长。他的《启蒙辩证法》《理性之蚀》等著作既深刻影响了阿多诺等同时代人,也对批判理论的继承者(哈贝马斯、霍耐特、福斯特、罗萨、耶基等人)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更多)
序言/1
第一章 手段与目的/1
第二章 冲突的灵药/55
第三章 自然的反叛/87
第四章 个体的兴衰/119
第五章 哲学的概念/149
附录一 人的概念(1957)/173
附录二 封建地主、专家和消费者
——“消费者为王童话”的终结(1964)/204
附录三 对自由的威胁(1965)/214
译后记(代跋)/234
......(更多)
笔者认为,想要把每一有观念都转化成行动,或者转化成一种主动节制行动的倾向,正是现代文明危机的一种征候:为行动而行动绝不比为思考而思考更高级,甚至比后者更低级。在我看来,正如我们的文明所理解和实践的那样,持续进展中的“合理化”进程正趋于将理性的真正本质消灭,而“合理化”进程正是以“理性”之名为人们所拥护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