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物招领》是一则探讨冷漠和归属的寓言绘本。
一个男孩在海滩上发现了一个体型巨大、无从辨认的生物。男孩相信它走失了,想为它找一个家,但无论是陌生人,还是朋友、家人,甚至是官僚机构,都不愿意接受这个打破平静生活的不速之客,他们在忙于做更重要的事情。这也情有可原。毕竟,它没 有真正的功能或意义,太过庞大,不好养活,并且它难以理解到了被无视的地步。尽管男孩也有所顾虑,但他还是为这个倒霉的“失物”感到忧伤,便试图找出它属于哪里。
本书提醒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关注容易被我们忽略的事情,启发人们思考外在世界和内心深处真正重要的事情。
编辑推荐:
我把《失物招领》给小学生看,问对方生活中的失物是什么?对方回答失物可能就是那些找不见的橡皮、铅笔头、纸条等零碎东西。
我给环保人士看,并问了同样的问题,对方拍了一张地上的垃圾袋最没用的那个“小耳朵”,反问我我这算不算一种“失物”。
我问自己这个问题,我的内心答道,昨天的自己可能对今天的自己来说,都是一种“失物”。
你怎么看待“失物”呢?让我们带着思考先听听陈志勇本人怎么说。
一、象征意义
读者们总会问陈志勇“失物”是否象征着什么。他在新书Creature(暂译为《生灵》)中说:”自《失物招领》首次出版以来,我对于失物具体象征着什么的想法一直在改变。就这些半机械的奇怪生物而言,这种感觉是喜忧参半。我在最初的故事中想象了这样一个地方,自然万物皆已不存,只余人和机器。这是一则对于精神缺失的更大隐喻,因为这种境况必然包含着艺术、音乐、文学和想象力的死亡。而人们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或者总是忙着做更重要的事情。在我看来,这关乎于我们日日见证的自然与文化之间的分裂、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冲突,现代工业常常与自身的支持系统发生冲突,对土地、气候和所有生物的循环模式造成伤害。我们所见之处,发明的巨流正注入垃圾填埋场——电器、家具、小工具,我笔下小生灵身上的冗余技术正体现了这种有计划的淘汰,它们是某种古老未来的突变儿童。简而言之,失物是希望的瞬间,是自由的含义,是新事物出现的时刻,是一则提醒,让我们意识到生活和艺术追求总会找到一条出路。”
二、中文简体字版翻译
《失物招领》在2012年的时候就已经在中国出版了一版,是严歌苓老师翻译的,北京联合出版社出版的。十年之后我们再版,能做出什么样的新意呢?我在找译者的时候就有一种压力,因为严歌苓老师是非常著名的海派文学作家,我用了很久的时间去想我们这一版该邀请什么样的译者呢?是继续买严歌苓老师的译本还是再请新的译者?考虑到读者对图书版本多样性的一种期望,所以我就请到了马爱农老师。众所周知,马爱农老师是“哈利·波特”系列的译者,非常擅长奇幻文学的翻译。马爱农老师也爽快地答应翻译《失物招领》。
《失物招领》的图画里面有很多元素我们都尝试进行翻译,比如说报纸那页里面就隐藏着推动情节和反映社会文化的信息,主人公找到那个联邦稀奇古怪事物终结所,就是从这张报纸的广告信息里看到了地址。如果不翻译这页的话,能看到陈志勇原英文版本的图文的设计;如果翻译成中文后,读者不仅能了解到这本书叙事的进展,还可以体验到非常多的乐趣,比如联邦稀奇古怪事物终结所、联邦棺材管理局、联邦经济金融管理局……还有陈志勇为这些官僚机构写的广告语“看不见的东西,就是不存在的”“连通所有管道”“消费即存在”……,所以我们最终在这一版里面把图里面的有效信息尽量翻译出来,供大家阅读和回味。
三、中文简体字版设计
1.封面字体
关于这本书封面字体的设计,我请陈志勇发给了我一些日文版、韩文版、法文版的封面图。我研究后发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保留英文版“the lost thing”的设计,只是在空白处写上自己国家的文字,比如说日文版就是这样处理的,因为他们最大程度地尊重了原著。一种会用自己国家的字体重新设计,比如韩语版。我还是觉得要尊重作者还有读者的一种对多样性呈现的期待,所以我们选择了请专业的字体设计师雷建忠老师把“the lost thing”这个字体用中文重新设计。在雷老师的建议下,我们大胆地向陈志勇请求他提供自己做这本书时候的素材库。陈志勇慷慨地应允了,大家可以看到“失物招领”这四个字背后的底图就来自他的素材库。我们这版《失物招领》的书名是以另一种形式保留了“the lost thing”。因为每一个中文笔划都是从英文字母的结构里面拆解出来的,比如说O、T、L,我们用英文字母原有的图形拼成了中文字体,字体里有书中管道和怪物触手的感觉,所以这也是一种创新吧。
其实,我们给了陈志勇老师三种选择,一种是“The Lost thing”加上中文小字的保留版,一种是选用一种常见的印刷字体,还有一种是用英文字母拆解变成中文字体的这种方式。陈志勇老师他选择了第三种。他当时给我们的邮件里面说这样的创意比较大胆和富有活力,所以我们最终尊重了陈志勇老师的选择,选择了目前的书名字体。
2.内文手写字
内页的字体是请我们的美术编辑张昀宝写的,她的手写字也非常有特色,真正地手写了这本书内文中所有的字。因为这本书没有分层图,翻译成中文之后又比英文短了很多,会留出比原版多的空白的地方。我们会在保持译文尊重原文的基础上,适当地会加字加句,想办法一遍一遍地去调整。让它的空白之处不会太明显。
四、调色
调色方面,我们也是做了很多努力。日文版是偏暖的橙色,英文版又是偏冷的红色,每个国家的出版社其实会根据自己的审美对这书的颜色进行调色。我们在尊重原版的同时,也有自己的一些判断,除了保持英文版中红色的怪物和绿色的天空的色彩,其余部分则参照日文版的明暗度和雅致感。虽然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在印刷时还是有不足之处,比如说封面加了亚膜后,有点发暗。再刷时会修正这个问题。
《失物招领》这样的经典之作,是“插画师中的插画师”陈志勇出道的起点,也是他获得很多重量级奖项并从此一路开挂的功勋。它像一则过去写给现在的明信片,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关注那些容易被忽略的事情,启发我们思考外在世界和内心深处真正重要的事情。对我来说,这就是它再版的意义。
² 绘本大师陈志勇第一部自写自画绘本
² 提醒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关注容易被我们忽略的事情
² 启发人们思考外在世界和内心深处真正重要的事情
² 复古未来主义的城市风景,油画与旧教科书拼贴的综合媒材
² “哈利·波特”系列译者马爱农翻译
² 《少年新知》主编陈赛、中国首位“艾瑞·卡尔桥梁奖”荣誉得主阿甲、中央美术学院绘本创作工作室负责人杨忠、第七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首奖得主李星明联袂推荐
曾获奖项:
2001年美国光谱奖书籍插画类银奖
2001年澳大利亚童书协会(CBCA)儿童图书荣誉奖
2001年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特别提名奖
2020年美国菲尼克斯文学奖
同名动画The Lost Thing荣获2010年法国安锡动画影展最佳短片奖和2011年第83届美国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适读人群 :3-6岁
......(更多)
陈志勇(Shaun Tan)
艺术家、作家、电影制片人。1974年生于西澳大利亚的首府珀斯,在郊区长大。现居墨尔本。父亲是马来西亚华侨,母亲是澳大利亚人。从小,班里个子最小的他就是全校知名的画画高手,十几岁时即开始为科幻小说和恐怖故事绘制插图。1995年从西澳大利亚大学毕业,获得美术与英语语言文学双学位。后成为自由插画师,并在电影《霍顿与无名氏》和《机器人瓦力》中出任过造型设计。曾两次获得世界科幻协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美术奖”,四度获得“世界奇幻奖最佳艺术家”称号。2011年,荣获由瑞典政府颁发的林格伦儿童文学奖,同年3月,改编自他的同名绘本并由他导演的动画《失物招领》也获得第83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2020年,新作《内城故事》获得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大奖。绘本作品还有《抵岸》《观像器》《绯红树》《别的国家都没有》《夏天守则》《蝉》等。
马爱农
翻译家,1982~1986年在南京大学外文系英文专业学习,获文学学士学位;1990~1993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攻读硕士研究生,专业为翻译理论与实践;1993年至今,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外文编辑室任编辑,2000年评为副编审。代表译作有“哈利·波特”系列,以及《绿山墙的安妮》《穿鞋子的小狗》《棉花糖兔子》等。
......(更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