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名士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他们蔑视名教,狂放不羁,强调精神自由,追求人生的个性。这一部《魏晋名士链》,即是描绘此士人群体生涯事迹、精神风貌的专题著作。全书以魏晋年间的时代更替为叙述顺序,以内在的人情世态变迁为展开逻辑,环环相扣,从政治生态、思想学术、社会文 化多个方面勾勒了正始名士、竹林名士、中朝名士、渡江名士、江左名士等五代人物,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展现出与众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人生遭际。
……………………………………………………………………………………………
乱世动荡中的精神自由
山水林泉间的个性追求
《华丽家族》、《簪缨世家》作者再推新著
倾力勾绘魏晋名士的人生沉浮与绝代风流
……………………………………………………………………………………………
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
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
——嵇康《释私论》
......(更多)
萧华荣,男,1941年10月生于山东掖县(今莱州市),长于青岛。1978年考为济南山东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师从萧涤非、董治安先生。曾留校任教。后为上海华东师大教授。著有《中国诗学思想史》、《华丽家族》、《簪缨世家》等。
......(更多)
目录
魏晋名士链 1
楔子 关于他们 1
1. 五代名士 1
2. 他们生活在那样的时代 4
3. 走向自然 6
第一章 正始名士 9
1. 阿公阿公驾马车 9
2、“热如汤”与“冷如浆” 12
3、 名士班头 15
4. 后生可畏 19
5. 圣人体无 21
6、《老子》旁观 24
7、王弼注《老》 28
8、辅嗣《易》行无汉学 31
9、 玄思与深情 34
10、 有情?无情? 37
11、天才与世俗 40
12、深、几、神 43
13、 旧戏新唱 47
14、 不祥的沉寂 50
15、一个更远的伏笔 54
16、 将计就计 56
17、可贵的“二难” 58
18、 常畏大网罗 61
19、 收网了 63
20、正始之音 67
第二章 竹林名士 69
1. 那片迷蒙的竹林 69
2. 使口如鼻 74
3. 阮籍咏怀 76
4. 嵇康卜疑 80
5. 《庄子》旁观 83
6. 向秀注《庄》 88
7. “酣畅”的故事 91
8. 《酒德颂》 94
10、 越名教而任自然 102
11、 礼岂为我辈设也 105
12、 方内与方外 108
13、 生孝与死孝 112
14、可爱的一朵玫瑰花 114
15、那位迷蒙的高隐 118
16、锻声丁冬 123
17、潜龙•亢龙•屠龙 126
18、 《与山巨源绝交书》 131
19、 又一封绝交书 135
20、 嵇生琴 138
21、 恻怆山阳赋 143
22、 谁知我心忧 146
23、林下风气 150
第三章 中朝名士 152
1. 晋世宁,舞杯盘 152
2、不绝的“微言” 157
3、 难起萧墙 160
4、 麈尾名士 163
5、 “贵无”与“崇有” 167
6、 金谷送别 170
7、 春日洛滨 174
8、 南风烈烈吹黄沙 177
9、 白首同所归 181
10、 秋风起兮木叶飞 184
11、 华亭鹤唳讵可闻 188
12、 名教中自有乐地 192
13、 三语掾 196
14、 郭象注《庄》 199
15、 《庄子》了不异人意 203
16、司马越好名士 206
17、乱世危言 210
18、解 登枝,裸形扪鹊 213
19、司马睿立足江东 216
20、永嘉之乱 220
21、清谈误国? 224
第四章 渡江名士 226
1、渡江!渡江! 227
2、新亭对泣 230
3、又闻正始之音 233
4、八达 237
5、江左管夷吾 240
6、一马化为龙 244
7、三日仆射 247
8、另类“吾徒” 250
9、缺壶歌 254
10、清君侧 257
11、二子宜置丘壑中 261
12、顾命之臣 264
13、东床快婿 268
14、又见名士血斑斑 271
15、南楼雅兴 275
16、相府夜谈 278
17、元规尘污人 282
18、三良既没 285
19、渡江天马南来 289
第五章、 江左名士 291
1、 以玄对山水 292
2、 当初山水愿 295
3、东山的召唤(一) 298
4、东山的召唤(二) 302
5、隐逸——名士风流 305
6、深公笑买山 307
7、七分佛宗有其三 310
8、逍遥吧,鹤 313
9、渊源不肯起 317
10、牛渚西江夜 320
11、司马昱主政 323
12、相王谈客(一) 326
13、相王谈客(二) 329
14、伤逝 331
15、清风朗月思玄度 334
16、桓、殷勃 337
17、啊,会稽 339
18、兰亭雅集 343
19、我卒当以乐死 346
20、咄咄怪事 350
21、曲终人不见 353
22、东山的盘桓 357
23、别了,东山 360
24、可怜东晋最风流 363
......(更多)
原来清谈常常分为主客双方,先由“主”陈述问题或原理,叫作“叙理”,然后由“客”进行诘难,再由主答辩,叫作“一番”。每经这么“一番”,便把问题向纵深推进了一步,所以能够发难,提出问题,是清谈走向深入的关键,需要水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