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格麗特‧莒哈絲 傳奇的人生
Marguerite Duras, 台港澳地區譯為瑪格麗特‧莒哈絲, 1914年4月4日-1996年3月3日),法國作家。生於印度支那嘉定市。她父親是數學教師,母親是當地人小學的教師。她有兩個哥哥。在印度支那度過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成了她創作靈感的源泉。1943年她自己把自己的姓改成了父親故鄉的一條小河的名字:莒哈絲。
莒哈絲的在大學里學過數學、法律和政治學。畢業後從1935年到1941年在法國政府殖民地部當秘書,後來參加過抵抗運動並加入共產黨;1955年被共產黨開除黨籍。她的成名作是自傳體小說《抵擋太平洋的堤壩》(1950年)。在她後來的作品中通常描寫一些試圖逃脫孤獨的人物的故事。她早期的作品形式比較古典,後期的作品打破了傳統的敘事方式,並賦予心理分析新的內涵,給小說寫作帶來了革新,常被認為是新小說派的代表作家,但遭到作者本人的否定。1984年,她的《情人》獲得龔古爾文學獎。莒哈絲的文學作品包括40多部小說和10多部劇本,多次被改編成電影,如《廣島之戀》(1959)《情人》(1992)。同時她本人也拍攝了幾部電影,包括《印度之歌》和《孩子們》。
莒哈絲的一生就是一部小說,她不停的創作的正是這部小說。這個故事里充滿著酷熱、暴風雨、酒精和煩躁不安,對話和失語、閃電般的愛情等等。莒哈絲很難描述,溫柔還是暴躁?天才還是自戀狂?(參看勞爾‧阿德萊爾的《瑪格麗特‧莒哈絲》)首先我們應該相信她自己寫的:「我是作家。其它的都盡可忘掉」。她在作品中敘述了「說」的需要、艱難和恐怖。為了能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必須忘掉糾纏我們的煩惱。可是寫作既能掩蓋也能曝露。所以莒哈絲在試探,重複,在尋找恰當的詞語,「試著」寫作,就像「試著」去愛一樣,心裡明知道永遠也不可能達到。不可能的愛情和對愛情的追求是莒哈絲作品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
她的小說經常圍繞著一個爆炸中心,通常由一個瞬間的暴力場面引起敘述。廣島與愛情,死亡和肉欲象徵地的糅合在一起。「毀滅,她說」。這種語言又與音樂結合在一起——這是一種大海一樣的音樂,圍繞一個主題無窮的變幻,傾訴和歡慶,控制和失控……瑪格麗特‧莒哈絲與1996年3月3日逝世,葬於蒙帕納斯公墓。
本書特色
◎真實與虛幻--兩個莒哈絲。莒哈絲說她有兩次人生:她生活的人生和她述的人生。如何區別這兩個人生,使她傳記作家為難之極。此書是足以讓讀者追著她傳奇的一生。
◎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富有才華的莒哈絲——行為猥瑣、聰明的莒哈絲,可笑的莒哈絲,高尚的莒哈絲。
◎阿德萊跟莒哈絲有好幾次長談,並奔波各地,查閱殖民地越南的圖書館檔案,訪問莒哈絲熟悉和生活的地方,採訪她從前的情人、朋友、鄰居、親戚。
◎莒哈絲過世前,同意把私人檔案資料、出版書籍、樣稿、剪報、電影腳本、照片、未完成的計畫、《情人》一書手稿、個人手冊……共16只紙箱,全部轉交給現代出版資料館。這些資料阿德萊也經過消化整理,成為此書的寫作背景。
◎阿德萊還得到莒哈絲和哲學家迪奧尼.馬斯科羅(Dionys Mascolo)所生的兒子讓.馬斯科羅(Jean Mascolo)的幫助,允許查閱他掌握的一切未刊登的資料。因此有許多是第一次在台灣曝光的莒哈絲資料。
......(更多)
勞爾.阿德萊(Laure Adler)
歷史學家、記者,並著有多部關於女人的著作,包括《女性主義伊始》(1979)、《閨房的秘密》(1983)、《砒霜之愛》(1986)、《足不出戶的日常生活》(1999)、《從政的女人》(1990)等。
1998年她發表了《瑪格麗特.莒哈絲》,獲得1998年法國費米娜散文大獎,這部作品試圖弄清這位作家的生活真相,但並未奢望挖掘全部真相——顯然,這也不可能。1992年秋天,勞爾?阿德萊懷著崇拜的心情拜訪了莒哈絲。幾次往來談話後,她向莒哈絲透露心意,要為她寫一部傳記。阿德萊的這部作品是至迄今最全面、最生動的莒哈絲傳記。
......(更多)
序
第一章 童年的根
第二章 母親、女兒、情人
第三章 瑪格麗特、羅伯特和迪奧尼斯
第四章 從附敵到抵抗
第五章 幻滅
第六章 關於沉淪
第七章 情人之園
附錄〔瑪格麗特‧莒哈絲以筆名發表的作品〕
「丈夫,這個自私鬼!」
致伊莎貝爾‧G的一封信
瑪格麗特‧莒哈絲作品目錄
譯後記
......(更多)
玛格丽特从来没有去看过保罗的坟,西贡殖民地公墓,罗望子树下。小哥哥死了,湮没于人世间,这让她想象到了各种奇怪的死亡:死于战争,死在稻田里。因为小哥哥之死,她好几天都没有开口说话,几乎喘不上气。她终于决定性地远离了道纳迪厄一家,成了永远的杜拉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