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马哈福兹著名的“开罗三部曲”之中部。三部曲被称为1917-1944年间埃及人情风俗史, 以中产阶级贾瓦德一家三代之生活变迁, 勾画该国反英殖民斗争风起云涌、社会思潮交错以及众多人物思想状况、伦理冲突、爱情纠葛等。本书叙1924-1927年间事, 重点在大儿子亚辛的恋爱及小儿子凯马勒的专业选择。
......(更多)
纳吉布·马哈福兹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埃及开罗杰马里那区的一个公务员家庭。他四岁时就被送到私塾学习《古兰经》,接受宗教启蒙教育。
1930年,纳吉布·马哈福兹进入开罗大学文学院哲学系学习,接触了西方各种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逐步接受了一些社会主义思想和科学观点。
1934年大学毕业后,他一边留校工作,一边为一些哲学杂志撰稿。他先后在宗教基金部、文化指导部等政府部门任职,曾任文学艺术最高理事会理事、电影局局长和文化部顾问。1970年退休后,他进入《金字塔报》编委会,任该报专职作家。
本世纪20-30年代的埃及正处于反帝爱国斗争的革命风暴之中,在家庭与社会的影响下,马哈福兹从一开始创作,便以明确的历史责任感,承担起了一个正直作家的责任。他最初发表的三部历史小说《命运的嘲弄》、《阿杜比斯》、《埃伊拜之战》都是表现爱国主义的。 40-50年代是马哈福兹现实主义创作阶段,发表了四部揭露社会黑暗、呼吁社会变革的小说《新开罗》、《赫利市场》、《梅达格胡同》、《始未记》。标志着他小说创作顶峰的三部曲:《宫间街》、《思宫街》、《甘露街》被公认为阿拉伯小说史上的里程碑。此后他还发表了《小偷与狗》、《道路》、《乞丐》、《尼罗河上的絮语》、《平民史诗》等作品。
他曾多次声明自己信仰社会主义和科学,提倡以科学反对宗教迷信,强调人要进行自我净化。
1970年获国家文学表彰奖,1988年获埃及最高奖赏——尼罗河勋章。1988年10月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阿拉伯世界第一个获得此奖的人。
......(更多)
......(更多)
生命是不能用尺度衡量的。法赫米的一生十分短暂却十分完美,那么生命长久又有什么意义呢?
心海里恋情之波汹涌;天空中漫天清风微荡,究竟哪是原声,哪个又是回音呢?更奇妙的是,生命却融合在没有生命的万物之中:花盆站立不稳,踉踉跄跄;篱笆桩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夜空繁星密布,睁开那睡意蒙昽的眼睛,眷恋地俯视着大地,仿佛在说什么。空中五光十色,有的举目可见,有的神眼难觅,但同样动人心魂,耀人眼目。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