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科举考试沿袭了一千多年,对国家政治、士人生活和思想文化影响深远。特别在南宋时期,参加科举考试几乎是普通文人进入仕途的唯一选择。本书着重研究科举规范在南宋的变迁,运用文化场域的理论,探讨朝廷、教师、考生、书商等群体之间围绕着科举话语权展开的竞争。作者认为,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学派最终代替了永嘉学派成为科举考试标准的制定者,科举也因此成为理学兴起的历史原因之一。
......(更多)
魏希德(Hilde De Weerdt),比利时著名汉学家,欧美学界研究中国宋代历史方面的杰出学者。她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并且是加州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博士后,同时也是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日本京都大学等多所著名大学的访问学者。现在在荷兰的莱顿大学历史系担任正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思想史、政治文化,比较历史学等。
......(更多)
导 论 ..................................................................................1
第一篇 绪论 .....................................................................19
第一章 思想传统与教师 ..................................................21
第二章 士人文化中的策论 ...............................................44
第二篇 科举场域中的“永嘉”教师 ................................67
第三章 “ 永嘉”教师的考试成功标准(约 0—约 00) ...69
第四章 举业(约 1150—约 1200):“永嘉”课程 ...........96
第三篇 考试场域中的朝廷 .............................................127
第五章 朝政与科举标准(1127 — 1274) ......................129
第四篇 考试场域中的道学运动 .....................................169
第六章 举业(约 1150—1274 ):设立道学课程 ............171
第七章 考试标准的道学转型(约 1200—1274 ) ..........237
结 语 ..............................................................................275
附录一 有关原始资料的说明 .........................................285
附录二 统计表 ...............................................................298
参考书目 ...........................................................................312
索 引 ..............................................................................359
......(更多)
12世纪时,道学运动的考试资本很小,也不靠谱。道学教师和学生实际上无法把其文本分析和政策讨论的写作模式转化为可持续利用的考试资本。与此同时,道学运动的教师们在更大的士人思想文化场域中积蓄资本,他们编写出版大量书籍,兴建学校和学庙。到了13世纪中叶,道学的解释模式统治了考试场域,因为教师和及第学生成功地把思想资本转换为考试资本。
“到底是什么让陈傅良的诠释和措辞具有如此的吸引力呢? “在陈氏论体文写作方面,这个答案就是以戏剧化的方法呈现历史事件,从而讨论政治原则。陈傅良为他的讨论对象建立了心理模式,展现出他们的行事动机。他以戏剧化手法展现历史背景,为描述行政管理的原则建立了有效的案例研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