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中国最后一个狩猎民族的神性故事。
1982-1985寻访兴安岭森林中的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猎民。
珍贵的摄影作品见证即将消失的狩猎文化与驯鹿文化。
重现人、动物、自然之间互为依存的生命真相。
《猎民生活日记》以日记的形式,讲述了作者在四年时间里,在兴安岭一带,多次与猎民一起进山,无论冬夏,长途跋涉于原始森林中,动辄百里,住的是只有一层布墙的“撮罗子”,还常常露宿在雪地里、淫雨中;吃野兽肉、饮烈酒,打不到猎物时就只有列巴和大酱……称得上是苦不堪言。然而猎民们朴实、独特的性格和生存方式,野性的犴、鹿、狐、乌鸦、飞龙鸟等,气象万千的森林、雪坡、涧水和云、雾、雷、电、星、月、太阳——人、动物、自然之间互为依存、和谐、古朴、原始的关系,却蕴含着一种冷峭的美和本原的生命哲理,令人难以忘怀。
......(更多)
顾德清,祖籍辽宁海城。1939年生于齐齐哈尔,少年时代顽皮好动,曾幻想一个人有支猎枪在森林木屋里生活。1960年考人内蒙古艺术学校学习舞台美术,得以涉猎各门类艺术,偏爱油画。1980年开始遍拍鄂伦春族服饰、桦皮盒图案、狩猎生活风俗、地貌……又扩大对敖鲁古雅饲养鹿的鄂温克人的生活考察及摄影。作品先后在北京、呼和浩特、海拉尔展出,多次发表。1991年倡议创立鄂伦春民族博物馆,在建馆中担任总体设计,任首任馆长。
......(更多)
第一章 在黑龙江省鄂伦春族聚居地
1982 年6 月15 日—7 月14 日
第二章 乌苏门随猎记
1982 年11 月16 日—12 月6 日
第三章 初到敖鲁古雅
1983 年2 月22 日—3 月2 日
第四章 古里与鄂伦春族人围猎野猪
1983 年11 月3 日—11 月21 日
第五章 住进饲养驯鹿的鄂温克族人的帐篷
1984 年3 月17 日—4 月30 日
第六章 与养鹿人在山上生活58 天
1984 年7 月19 日—9 月14 日
第七章 冬猎“北极村”
1985 年3 月8 日—3 月24 日
第八章 最后的“交劳格道”
1985 年7 月16 日—8 月4 日
......(更多)
白天看,这里的环境和我在1982年去乌苏门随猎的地方很相似,营地都是在河套的林子里,现在营地上已有不少猎物,差不多能装上一汽车。其中有些狍子没剥皮,这个现象在鄂伦春传统狩猎中不多见。鄂伦春一般是打到狍子立刻剥皮、开腔,切成前腔、后腔驮回来。不剥皮,据我所知,可能是外贸部门专收整只孢子的缘故。看来,传统的狩猎习惯也是随需要而改变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