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著作,重点不在于具体艺术作品的细部赏析,而是以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将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如斯感性,如斯亲切。
从遥远得记不清岁月的时代开始,透过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们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象画像,你可以直接感触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迈步走过美的历程,作一次美的巡礼。
......(更多)
著名哲学家,湖南长沙人,生于1930年6月,1954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李泽厚的《美的历程》、《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等著作影响极大,从者甚众,人称“青年导师”。90年代,李泽厚客居美国,出版了《论语今读》《世纪新梦》《己卯五说》等著作,对中国未来的社会建构给予沉甸甸的人文关怀。他提出的“主体性实践哲学”“心理积淀说”“情本体”“偶然性(命运)”、“后马克思主义”“儒学四期说”等观点对中国近几十年的社会文化和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
......(更多)
一 龙飞凤舞
一 远古图腾
二 原始歌舞
三 “有意味的形式”
二 青铜饕餮
一 狞厉的美
二 线的艺术
三 解体和解放
三 先秦理性精神
一 儒道互补
二 赋比兴原则
三 建筑艺术
四 楚汉浪漫主义
一 屈骚传统
二 琳琅满目的世界
三 气势与古拙
五 魏晋风度
一 人的主题
二 文的自觉
三 阮籍与陶潜
六 佛陀世容
一 悲惨世界
二 虚幻颂歌
三 走向世俗
七 盛唐之音
一 青春、李白
二 音乐性的美
三 杜诗颜字韩文
八 韵外之致
一 中唐文艺
二 内在矛盾
三 苏轼的意义
九 宋元山水意境
一 缘起
二 “无我之境”
三 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
四 “有我之境”
十 明清文艺思潮
一 市民文艺
二 浪漫洪流
三 从感伤文学到《红楼梦》
四 绘画与工艺
结语
......(更多)
如前所说,人的审美感受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性的感官愉快,正在于其中包含有观念、想象的成分在内。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有意义的形式",正在于它是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所以,美在形式而不即是形式。离开形式(自然形体)固然没有美,只有形式(自然形体)也不成其为美。
黑格尔论欧洲中世纪宗教艺术时曾说,这是把苦痛和对于苦痛的意识和感觉当作真正的目的,在苦痛中愈意识到所舍弃的东西的价值和自己对它们的喜爱,愈长久不息地观看自己的这种舍弃,便愈发感受到把这种考验强加给自己身上的心灵的丰富。
人类从动物开始。为了摆脱动物状态,人类最初使用了野蛮的、几乎是动物般的手段,这就是历史真相。
宗教是异常复杂的现象。它一方面蒙蔽麻痹人们于虚幻幸福之中,另方面广大人民在一定历史时期中如醉如狂地吸食它,又经常是对现实苦难的抗议或逃避。宗教艺术也是这样。
无耻地在贪图享乐、腐败堕落,其实,恰恰相反,它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
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所谓“有意义的形式”,正在于它是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
人的觉醒是在对旧传统旧信仰旧价值旧风习的破坏、对抗和怀疑中取得的。
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练,积淀下来,传流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留恋不止。我们在这里所要匆匆迈过的,便是这样一个美的历程。那么,得从哪里起头?得从遥远得记不清的时代开始。
历史从来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声中进展,相反,它经常要无情地践踏着千万具尸体而前行。战争就是这种最野蛮的手段之一。
炫耀暴力和武功是氏族、部落大合并的早期宗法制这一整个历史时期的光辉和骄傲。
人类从动物开始。为了摆脱动物状态,人类最初使用了野蛮的、几乎是动物般的手段,这就是历史真相。历史从来不是在温 情脉脉的人道牧歌声中进展,相反,它经常要无情地践踏着千万具尸体而前行。战争就是这种最野蛮的手段之一。
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抓紧生活,尽情享受呢?为什么不珍重自己生命呢?所以“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说得干脆、坦率、直接和不加掩饰。表面看来似乎是
暴力是文明社会的产婆。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