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鄒先生生前編定的論述中國革命的文集,他認為,二十世紀中國革命從一開始就包含兩個相互衝突的目標,即個人自由與國家制度重建的張力……在二十世紀上半葉外來侵略的巨大壓力下,「國家制度重建」的目標以「社會革命」為手段、強而有力,但同時卻極大地犧牲了個人自由的目標。鄒先生因此高度重視七十年代末以來的改革,認為改革的實質是政治權力逐漸退出社會領域,以調整國家與社會的關係;但他同時看出,改革的過程也隱含着一種危險,即再次陷入基本制度構架崩潰的全面危機,蘇聯的瓦解即是例子。他晚年因此特別注重研究蘇聯和中國改革道路的不同,認為中國有可能避免蘇俄式瓦解的道路。這本《中國革命再闡釋》即特別體現鄒先生晚年對這些問題的思考。──甘陽教授
鄒先生知識探索的兩個核心問題是:我們如何詮釋二十世紀中國的革命與建國?在中國革命發生後,中國的未來會是怎樣?──崔之元教授
......(更多)
鄒讜(Tsou Tang 1918–1999)
政治學家。1918年生於廣州,中國國民黨元老鄒魯之子。1940年畢業於西南聯大,1951年獲得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芝加哥大學政治學系利文思敦講座教授(Homer J. Livingston Professor),1988年退休。曾擔任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理事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名譽高級研究員、北京大學名譽教授。英文著作有《美國在中國的失敗 1941–1950》(獲1965年度美國Gordon J. Laing Prize)、《中國的危機》(合編)、《文化大革命與毛後改革》,中文著作《二十世紀中國政治——從宏觀歷史與微觀行動角度》、《中國革命的再闡釋》均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
......(更多)
vii 前 言(甘陽)
xv 導 讀(崔之元)
1 論中共政黨國家的形成與基礎
97 政治變遷與改革:中間道路
147 中國革命的闡釋:宏觀歷史與微機制
191 中國革命的價值觀
207 中國高層政治──宗派主義還是非正式政治?均勢政治還是全贏博弈?
295 略論中國政治中的宗派主義──評《中共政治中的宗派主義》
319 政治研究社會科學化──評《地主.農民.共產黨》
335 革命與「告別革命」──致李澤厚和劉再復
357 思想解放與制度創新──評《第二次思想解放與制度創新》
397 中國改革:摸着石頭過河
419 北京大學建校百周年祝詞
......(更多)
以这种转型为基础的国家重建必然会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或非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在这样重建的政治制度中,主要的政治问题来源于这样的现实:即领导群众运动的列宁主义政党现在成为执政党,不受来自外部的强大的社会政治力量的制约,缺乏对其权威以及领导人权力的不可挑战的制度化限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