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北京电影学院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指定教材,既条分缕析地讲解基础概念,又辅以详尽的示意图表,方便读者掌握基础原理与实际应用。对于学习影视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电子信息与通信等专业的学生,这是一本必读的入门教材。
◎ 由浅入深、系统阐述视频技术原理与应用,发端与最新成果
◎ 以数字化为主要理论核心,贴近数字电影发展潮流
◎ 精选百余幅示例图,明晰展现视频图像属性、色彩色度学、数模转换等专业知识
◎ 业内资深教师编写,语言简明扼要,易于入门掌握
近几年,数字技术在电影的制作、发行及放映流程中已经全面迅速地取代了传统胶片技术。作为数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视频技术的发展在电影的数字化进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本书正是这样一本全面研究和讲解视频技术的专著。
本书从人眼感光与视频图像之间的关系、色彩原理、感光元件、模拟与数字、视频传输、标准与格式、视频的存储、时码、液晶显示器等几大部分全面细致地阐释了视频技术的主要原理与应用。以基础理论作为出发点,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地带领读者快速掌握各种专业概念。对于影视技术专业的学生和从业者是一本非常适合打基础的入门教材和参考书。
......(更多)
孙略,电影学博士,北京电影学院影视技术系副教授,长期从事数字电影技术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视频技术基础》《数字摄影技术》和《数字影像处理》等课程。
......(更多)
简 目
前 言
第1章 人眼视觉与图像属性
第2章 色彩科学
第3章 感光元件
第4章 扫描与同步
第5章 模拟与数字
第6章 视频传输
第7章 视频标准与视频格式
第8章 视频的存储
第9章 时间与时码
第10章 显 示
第11章 伽 马
出版后记
目录
前 言 / 1
第1章 人眼视觉与图像属性 / 1
1.1 人眼的结构 / 1
1.2 人眼视觉与影像分辨率 / 2
1.2.1 影像分辨率 / 2
1.2.2 观看距离及视角 / 3
1.2.3 画面宽高比 / 6
1.2.4 像素宽高比 / 6
1.3 人眼视觉与影像扫描 / 8
1.3.1 临界闪烁频率 / 8
1.3.2 扫描方式与扫描速度 / 10
1.3.3 帧频与运动表现 / 11
1.4 人眼视觉与伽马 / 11
1.4.1 人眼对亮度的反应 / 11
1.4.2 数字影像的位深 / 13
1.4.3 “编码100”问题 / 13
1.4.4 非线性编码与伽马 / 15
1.5 图像的结构 / 16
1.5.1 像 素 / 16
1.5.2 尼奎斯特定律与混叠 / 17
第2章 色彩科学 / 19
2.1 色彩三要素与色立体 / 19
2.1.1 色彩三要素 / 19
2.1.2 色立体 / 20
2.2 光的基础知识 / 22
2.2.1 光 谱 / 22
2.2.2 物体的色彩 / 23
2.2.3 色 温 / 24
2.2.4 标准光源 / 25
2.3 三基色与色度图 / 26
2.3.1 RGB计色制 / 27
2.3.2 XYZ计色制与CIE色度图 / 29
2.4 视觉均匀的色彩空间 / 32
2.5 视频技术中的三基色 / 34
2.5.1 色彩的重现 / 34
2.5.2 RGB三基色 / 35
第3章 感光元件 / 38
3.1 摄像管工作原理 / 38
3.2 CCD 工作原理 / 39
3.2.1 电荷的积累 / 39
3.2.2 电荷的转移 / 41
3.3 CMOS 传感器 / 43
3.4 分 光 / 46
第4章 扫描与同步 / 50
4.1 扫 描 / 50
4.1.1 扫描与消隐 / 51
4.1.2 逐行扫描与隔行扫描 / 53
4.1.3 扫描方式与运动再现 / 55
4.1.4 逐行分段帧 / 58
4.2 同 步 / 58
4.2.1 同步异常 / 58
4.2.2 模拟视频信号的同步 / 59
第5章 模拟与数字 / 64
5.1 从模拟到数字 / 66
5.2 信号与噪声 / 68
5.2.1 分 贝 / 68
5.2.2 信噪比与感光度 / 69
5.3 傅里叶变换 / 72
5.3.1 时域与频域 / 72
5.3.2 傅里叶变换 / 74
5.4 采样与量化 / 76
5.4.1 采样与量化 / 76
5.4.2 采样频率与混叠 / 77
5.4.3 量化与量化位深 / 81
5.5 色度采样 / 81
第6章 视频传输 / 85
6.1 模拟视频的传输 / 85
6.1.1 调 制 / 85
6.1.2 频段划分 / 87
6.2 数字视频传输 / 87
6.2.1 数字信号的调制 / 87
6.2.2 数字视频串行传输原理 / 89
6.3 视频传输接口 / 93
6.3.1 视频传输接口 / 93
第7章 视频标准与视频格式 / 100
7.1 视频标准制定者 / 100
7.1.1 电影与电视工程师协会
(SMPTE) / 101
7.1.2 国际电信联盟(ITU) / 101
7.1.3 动态图像专家组
(MPEG) / 102
7.1.4 数字电影倡导组织
(DCI) / 102
7.2 主要视频格式介绍 / 103
7.2.1 国际电信联盟定义的
视频标准 / 103
7.2.2 数字视频记录格式 / 105
7.2.3 视频文件的封装 / 110
第8章 视频的存储 / 113
8.1 磁带录像机工作原理 / 113
8.2 半导体储存设备 / 117
第9章 时间与时码 / 119
9.1 不同拍摄速度的选择及其转换 / 119
9.1.1 帧速率的转换 / 120
9.2 时 码 / 122
9.2.1 时码格式 / 122
9.2.2 drop-frame与non-drop-frame / 124
9.2.3 VITC与 LTC / 125
9.2.4 时码的运行 / 126
9.2.5 多机拍摄时码问题 / 127
第10章 显 示 / 129
10.1 液晶显示器 / 129
10.1.1 液晶显示器工作原理 / 129
10.1.2 液晶显示器的性能评价 / 135
10.1.3 液晶投影 / 138
10.2 数字光处理技术 / 139
10.2.1 数字微镜设备 / 139
10.2.2 DLP工作原理 / 141
10.2.3 DLP技术的优势 / 144
10.3 等离子显示技术 / 145
第11章 伽 马 / 148
11.1 视频伽马 / 148
11.1.1 人眼的非线性 / 148
11.1.2 CRT的伽马与亮度的
非线性失真 / 150
11.1.3 伽马校正 / 151
11.1.4 环境效应与系统伽马 / 154
11.1.5 视频伽马对亮度的记录
与亮度参考点 / 156
11.1.6 18%灰与灰渐变 / 157
11.2 电影伽马 / 159
11.2.1 视频伽马的局限 / 159
11.2.2 对数影像 / 161
11.2.3 LUT技术与影像再现 / 163
出版后记 / 168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