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写给文史爱好者、书法研习者、语文教师和学生朋友们的古汉字通识读本,用900多幅出土古文字例字,介绍200多个常用汉字的源流,旨在揭示关于汉字的“常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探讨分析汉字源流的正确方法,介绍甲骨、金文、简帛等出土文献及相关研究取得的新知。
......(更多)
葛亮,上海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甲骨、金文、简帛等出土文献与青铜器等古代器物的研究工作,编著有《复旦大学藏甲骨集》等。
......(更多)
一、 说“古”“今”:汉字的性质
二、 说“音”“意”:汉字的构形
三、 说“书”“册”:古汉字的载体
四、 说“篆”“隶”:古汉字的书体
五、 说数字
——基础汉字之一
六、 说干支
——基础汉字之二
七、 说“爱”“忧”
——客观看待汉字演变
八、 说“安”“家”
——分析汉字应重视早期字形
九、 说“邦”“国”
——解读古书应重视出土资料
十、 说“保”“育”
——字形提示本义的功能
十一、说“凤”“朋”
——勿以假借为引申
十二、说“美”“好”
——正确理解会意字
十三、说“世”“易”
——字形的截取与省变
十四、说“乌”“于”
——释字中的综合考量
十五、说“无”“亡”
——一词借用多字现象
十六、说“夏”“雅”
——文字证史的局限性
十七、说“月”“肉”
——一形对应多字现象
十八、说“朝”“暮”
——汉字构形的有理与无理
十九、说“中”“外”
——文字与文物的互证
二十、说“卒”“终”
——错综复杂的字词关系
附:例字索引
......(更多)
汉代人之所以改“邦”为“国”,主要是为了避讳,避汉高祖刘邦之讳。因避讳换个字,不难,但要换成完全同义的字,很难。比如《老子》的名句“道可道,非常道”,本作“道可道也,非恒道也”(见马王堆帛书)。改“恒”为“常”,是避汉文帝刘恒之讳。稍一咀嚼即可发现,“常”与“恒”的意义存在一定差别,这种差别对后人理解《老子》的这句话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