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收录了作者1990—2000年这十年间在女性主义批评和研究上的成果,包括针对中国当代“十七年”小说叙事话语与性别的关系做出的系统分析、就个别作家/导演如曹禺、赵树理、丁西林、凌淑华、王安忆、张元等的作品所做的文本解构、女性主义理论与批评介入当代文化与社会的可能性等。本书第一版在1995出版后,一直成为关注女性主义批评的学者、研究生和大学生的重要参考书目。本书增订本把作者在后五年发表的重要文章补充进去,对于当前的女性主义研究与讨论,仍然具参考价值。
......(更多)
陈顺馨,原籍广东番禺,1954年11月出生于香港。1989—1995年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专业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向为当代文学。毕业后,于1996年返回香港,在岭南大学从事教研工作至今,现为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个人学术专著除了本书外,还包括《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与转化》、《1962:夹缝中的生存》,与人合译《妇女与中国现代性》和合编《妇女、国家与女性主义》;创作包括《正值银杏生辉一记北大》一书及其他散文近年发表的论文涉及文化研究与女性主义、年长妇女与广告、日常生活政治等方面的内容。
......(更多)
序 一
序 二
前 言 女性主义批评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第一编 当代“十七年”小说叙事话语与性别
1 叙事话语与性别的理论与研究
2 叙述、权威与性别
3 视点中的性别倾向
4 女英雄形象与男性修辞
5 总结:“十七年”小说的性别话语特质和含义
第二编 女性主义批评的实践
1 “夏娃”与“圣母”的祭献
——曹禺戏剧中的女性
2 “恶婆娘”与“好女儿”
——赵树理笔下的农村妇女
3 两性写作与女性在文本中的命运
——从凌叔华的《酒后》到丁西林的《酒后》
4 一种反控制的叙述
——王安忆的《叔叔的故事》
5 女性觉醒与姊妹情谊的疑虑
——王安忆《弟兄们》的叙事
6 论述中的“女性写作”
——女性主义批评在90年代中国内地的实践述评
7 从“不”到“是”
——阅读《过年回家》
8 强暴、战争与民族主义
第三编 当代文学理论、批评与现象阐释
1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走向与文学史观念的变迁
2 文学与宗教关系的三层次
3 反思、建构与解构
——论史铁生的精神历程
4 老树的沉思与对话
——批评家黄子平的批评意识
5 从“作者~作用”看“文革”中浩然的样板小说
6 当代诗歌“戏剧化”现象
附录一 女性的回应
附录二 一份迟来的缘分
——我如何走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之路
附录三 从性别再认到女性主义立场
参考书目
人名索引
后记
增订版后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