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是極具寫作潛力的方言,粵語書寫在今天的香港仍然非活躍。本書以五個生動別致的個案為線索,包括畫報、粵謳、粵劇、粵語小說和粵語教科書,輔以大量罕見的報刊資料和歷史文獻,立體地呈現當時粵語寫作的面貌。
本書以廣闊的視野和客觀的態度,給予這些作品深入細緻的分析和評價。其中的作者如梁啓超、黃世仲,雖為人熟悉,但他們對粵語寫作的貢獻卻鮮為人知;而鄭貫公、廖恩燾、陳榮袞等,雖然在粵語寫作或母語教育方面有重要地位,卻很少引起研究者的注意,本書正好填補了這個學術空白。
重頭細認清末民初的粵語寫作,不但能在宏大的歷史圖景中發現香港的身影和粵語的生機,更能發現方言的活力是本土和國族的思想文化得以持續發展的創造力。
......(更多)
李婉薇,香港出生及成長。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助理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代文學博士。學術興趣包括方言寫作與現代中國、當代作家與傳統文學、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等;主要研究範圍為清末以來粵語寫作中的文學及文化問題。
......(更多)
推薦序 粵語作為強勢方言的前路
導 言
第一章 曲綫啓蒙,納怨為俳——鄭貫公、黃世仲等人的粵語文體
第二章 遊走於雅俗之間——廖恩燾的粵謳及粵語格律詩
第三章 粵劇語言本土化——從梁啓超的《班定遠平西域》說起
第四章 兩部傳道的粵語小說——《俗話傾談》和《天路歷程土話》
第五章 向土話取經——陳子褒的粵語教科書
總 論
參考文獻
附錄一 清末民初粵語作品提要
附錄二 清末民初粵語作品報刊簡介
後 記 走向多元共生的時代
......(更多)
他認為,廣東地區有頗不一樣的語言和語言歷史經驗,足以養成獨特的文化和身份認同。他舉例說,相對於傳統的「土農工商」的思想,在廣東商人的地位就比較高。……廣東獨特的歷史,使廣東人的中原認同來得不易,因此甚至認為比別的中國人更愛國。……「異質」並不等同於優越,但廣東人對自己文化的獨特性感到驕傲,這一點使廣東人願意書寫自己的方言。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