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罗茨基不爱张扬自己,除了本书提到的他那两篇关于早年生活的回忆性散文《小于一》和《在一间半房子里》,他几乎没有留下任何自传;在美、俄和欧洲其他国家,至今也都不曾出版布罗茨基的传记或评传。缺少相关的资料,给本书的写作带来了一些困难,但这同时也给本书作者提供了更大的写作空间。布罗茨基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说过:“诗就是诗人的传记”,“诗就是其作者的自画像”,“诗中具有一切的回声”。我们试图通过对布罗茨基诗歌作品的解读,来认识诗人,理解他的创作,因此,本书作者在这里较多地引用了布罗茨基的作品,较多地对这些作品进行了赏析,较多地对布罗茨基的诗学观念和美学思想进行了梳理和概括。
......(更多)
刘文飞,男,1959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秘书长,河南大学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成果有《二十世纪俄语诗史》、《诗歌漂流瓶——布罗茨基和俄语诗歌系统》等译著十余部,并编有《普希金全集》,“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化丛书”、“诗与思文丛”、“俄语布克奖获奖丛书”等。
......(更多)
一 涅瓦河畔
二 “在一间半房子里”
三 “小于一”
四 “幸福的冬天”
五 《大哀歌》
六 “布罗茨基案件”
七 流放北疆
八 “爱情”
九 流亡西方
十 “悲伤与理智”
十一 在大学讲坛上
十二 获诺贝尔奖
十三 “文明的孩子”
十四 桂冠诗人
十五 “精神韵脚”
十六 “布罗茨基诗群”
十七 布罗
......(更多)
也许,艺术的目的, 仅在于确定,而非撒谎, 因为,它的基本定律, 毫无疑问,就是细节道德独立。 ——布罗茨基《烛台》
但是在布罗茨基这里,米沃什又补充说,主要的东西就是“他的绝望,这是一位20世纪末诗人的绝望,这种绝望只有在与某些信仰准则相对峙的时候才会获得充分的意义,这是一种有节制的绝望,每一首诗都成了对忍耐力的考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