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美术史家巫鸿“中国绘画”系列收官之作
★摒弃简化与单一视角的论述桎梏,聚焦媒材发展、画派分化与地域间互动
★在历史原境中立体勾勒元、明、清三代绘画的发展轨迹
◎文人画如何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
◎“诗、书、画、印”结合的方式为何能够成为中国画的经典范式?
◎怎样在历史发展中理解明代绘画中的“浙派”与“吴派”?
◎如何看待寺观壁画在元、明、清时期的发展?
以独立画家为纲的叙事方法延续了传统画史的局限,由于不把宏观历史潮流作为主要观察对象,难免会出现见木不见林之感。写作者对画家的选择也多因循传统看法,习惯性地将大量篇幅给予最著名的文人画家,非文人画家和女性画家或从简,或付之阙如。本卷希望尽力改变这种情况,给予后者更多的讨论篇幅;但更重要的是把单个画家纳入整体艺术潮流之中,在讲述更广阔历史运动的过程中呈现出画家个案。
——巫鸿
◎内容简介
在元至清这长达六百余年的历史过程中,绘画蓬勃发展,传世画作与画论浩如烟海。延续“中国绘画”系列,《中国绘画:元至清》跳出传统画史写作的窠臼,在历史原境中展开对元、明、清三代绘画作品的细读与梳理,不止围绕名家名作展开,亦将目光投向女性画家与女性题材绘画、风俗画和人物画,探讨图像创造者的不同身份和性别,以及图像在不同场合中的应用和流通,剖析文人画、宫廷绘画与商业绘画的交融互动,揭示绘画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以及地域文化对绘画发展的影响,以更全面、立体的视角重新理解中国绘画。
......(更多)
巫鸿(Wu Hung),著名美术史家、批评家、策展人,芝加哥大学教授。
196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72—1978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78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教学,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兼任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2008年被遴选为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并获美国大学艺术学会美术史教学特殊贡献奖,2016年获选为英国牛津大学斯雷特讲座教授,2018年获选为美国大学艺术学会杰出学者,2019年获选为美国国家美术馆梅隆讲座学者,并获得哈佛大学荣誉艺术博士,2022年荣获美国大学艺术学会“艺术写作杰出终身成就奖”。成为大陆赴美学者获得这些荣誉的第一人。
......(更多)
·总 论
·元代绘画
元代前期绘画
元初北方画坛
元初南方画坛
南北交流与新画风的创造
元代后期绘画
为宫廷和权臣服务的绘画
以雅集为纽带的文人画
元四家
元代后期花鸟画
·明代绘画
洪武断层
明代早期绘画
宫廷绘画的重建
明代绘画中的两个基本维度
明代中期绘画
苏州画坛的复兴
狂士与青楼绘画
明代晚期绘画
绘画文化中的三个潮流
“古”与“奇”
·清代绘画
清代早期绘画
遗民绘画
清初个性派画家
师古派与“四王”
清代中期绘画
宫廷绘画
扬州画派
18世纪画坛的三个现象
清代晚期绘画
从“以碑入画”到“金石书画”
海派群体 493
女性画家和女性图像
元、明、清壁画
寺观壁画
元代
明代
墓室壁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