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的史學》探討醫學在中國歷史裏的建構和演變,以及衍生的文化、政治、社會、甚至性別意義。醫學不僅操練「望聞問切」的技術,也是一個文明認識生命,想像身體,辯證知識體系的入口。本書旁徵博引,呈現中國醫學傳統極其複雜多元的面貌,案例分析的部分尤其引人入勝。任何對中國歷史文化有興趣的讀者,都不會願意錯過!
......(更多)
李建民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博士。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1998)、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客座副教授(2002~2003);現任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7年晉升研究員。曾在《校園》雜誌任專欄寫作逾十年,撰有專業神學論文刊於《中國神學研究院期刊》(香港)。熱愛Jerzy Kawalerowicz、Darezhan Omirbayev與Jorgen Leth等導演的電影;撰有影評。作品獲「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著作獎」(1998)、「立青中國科學史青年學者傑出論文獎」(2001)、「胡適紀念研究講座」(2007~2008)等獎項。這本書是作者計劃撰寫的「古典醫學」六書中的第三部。
......(更多)
......(更多)
戰國時期内因說的崛起,以及東漢中葉運氣醫學外因說的再發展是病因觀發展的二條綫索。而鬼神致病說這一伏流,在東漢末年結合祖先崇拜及罪的意識的成型再度受到重視,而“禁咒”等相關儀式性醫療技術同時得到醫家的肯定,不僅在醫學上占有一席之地,稍後並嘗試正典化、體系化。
杜正勝親口對我説,文革期間,他在英國求學時曾一度考慮回到中國(跟作家陳若曦一樣);他並不相信國民黨對文革所做的宣傳醜化,一心想當大國的子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