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以一种全新眼光对中西文化与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及差别进行比较的哲学理论专著,旨在扫除四方对中国文化的种种偏见,以促进中西哲学思想和文化的相互理解与交流。本书原为作者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三部曲”中的第二部,1995年在美国纽约大学出版社出版,引起中外学界高度关注。本书已专报。
......(更多)
......(更多)
致谢
导言:斯待论证
1 廓清通向中国的道路
2 圆有方
第一章 圆的文形化
1 从混沌到宇宙
2 静止和永恒
3 转折点:芝诺和悖论的力量
4 反话语:赫拉克利特和阿那克萨歌拉
5 从静观到理论
5.1 类比的命运
5.2 哲学发现它的过去
6 反话语:智者
7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厄洛斯及其反语
8 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四种起源
9 人性和上帝的意象
10 理性精神的执著
11 反话语:挑战理性精神
第二章 文化的偶然性
1 第一和第二问题框架
2 中国与第一问题框架
2.1 对待中国的新态度
2.2 类比或“关联的”思维
2.3 因果性与关联性
3 对比比较的方法
3.1 先验主义的和实用主义的进路
3.2 先验主义的一元论
3.3 先验主义的多元论
4 文化间的模糊
4.1 模糊性的价值
4.2 理性,韵律,相对性
4.3 是否不止有一种文化?
第三章 扩展圆圈
1 非宇宙论的“开端”
2 孔子《论语》中的类推话语
3 理性主义的试验
4 汉哲学思维的出现
4.1 理与象
4.2 道家、儒家及顺应语言
5 汉思维的支配地位
5.1 历史与史学
5.2 类书的关联性循环
5.3 汉“宇宙论”
5.4 礼仪、角色和家庭:儒家的综合
引用书目
索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