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位专业学者以时间为线、作品为轴搭建科幻文学史框架,讲述科幻如何从一小撮爱好者的狂欢,逐渐转变为大众媒介的宠儿。
......(更多)
罗杰·拉克赫斯特: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教授。他创作哥特和科幻文学及电影剧本,著有文化史Science Fiction(2005),并为英国电影学院经典丛书贡献了《闪灵》(2013)和《异形》(2014)两本专著。
......(更多)
序言
前言
第1章 发端:科幻的早期形式
第2章 从科学传奇到科学幻想:1870-1914
第3章 乌托邦前景:1900-1949
第4章 纸浆科幻及其他:1918-1939
第5章 战后:1945-1965
第6章 新浪潮“革命”:1960-1976
第7章 从新浪潮到二十一世纪
第8章 新范式:2001年之后
关于作者
图片版权声明
名词对照表
......(更多)
这种绝望的论调在科学传奇中并不少见,约翰·格罗格的《明天的昨日》(1932)以电影剧本的形式将之呈现。这是一部使用秘密新3D技术的电影,影片中未来地球的居民是猫的后裔,他们通过时间旅行回到三百万年前,见证了各种或许能解释人类文明为的自取灭亡的场景。(老舍1933年批判中国文化和官僚主义的敌托邦小说《猫城记》也表现了一群有智慧的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