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明一朝,建文朝的历史始终是一种政治禁忌。国史阙失,于是野史传说迭出,以“逊国说”、“从亡说”为主题,不断将建文朝传说推向高潮。作为连接建文出亡传说与隐遁之臣事迹的一部“奇书”——《致身录》在晚明时期横空出世。该书托名吴江黄溪史氏族人史仲彬所作,记载了随同建文帝流亡各地的二十二个臣子的坎坷经历,不仅被众多史家所采信,而且成为人们藉以凭吊建文帝的依据。随着《致身录》的广泛流传,史仲彬以介乎朝臣和粮长之间的模糊身份,相继供奉于嘉兴府和苏州府的乡贤祠,成为家族摆脱困境以及扩展文化声势的重要筹码。另一方面,史仲彬的既有履历始终受到部分文人的深刻质疑,《明史》更是将《致身录》定位为附会之作。从这个意义上说,《致身录》绝不只是一部静态的文本,以它为依托所制造出来的各种副文本所焕发出来的巨大能量,已远远突破“是非真伪”的限定。康熙中岁,随着史氏后裔所发动的历经百余年的文本制造告一段落,“国史”与“家事”终于各安其位。
......(更多)
吴滔,现为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历史地理学、明清社会经济史。先后出版《清代江南市镇与农村关系的空间透视:以苏州地区为中心》、《嘉定县事:14至20世纪初江南地域社会史研究》(合著)等著作,并在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
......(更多)
导论
一、家藏秘本
《西村集》
《致身录》
二、力田起家
长充粮长
宗子领祭
家道中落
三、绫绸之利
黄溪兴市
姑苏皋里房
黄溪浜东房
四、文献之家
制造《致身录》
史仲彬其人
请祀追谥
五、变乱黑白
盖棺定论
入祀郡祠
结语
后记
......(更多)
卢襄……序云: ……读其杂著,其体殊,其词班班乎,可观商彝汉鼎,其款识要自有别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