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50年后,人类生育领域科技树到达顶峰,胎儿在预产期的两周前能自己决定“是否分娩”。最终是“出生”还是“退出”,父母都要接受孩子的意愿。如果违背胎儿的意愿执意生产,父母就会被视为罪犯而被社会排斥。“出生意愿确认”成为美丽新世界的进步公约……
东京,普通职员立花彩华腹中,正孕育着一个新生命。即将接受最后一次出生意愿确认的彩华,能否顺利生下这个孩子?
——————————————
【编辑推荐】
当出生与否交由胎儿来决定,自然分娩竟成了父母在犯罪?
女性写作者的又一次文学冒险!
以惊人设定,反思生育话题;以锐利的女性视角,挑战你的常识——
在小说书写的未来世界中,要生下一个孩子之前,需确认他的“出生意愿”。
而不管孩子做出任何选择,父母都必须遵守,否则将面临法律裁决……
难得一见!一部超乎你想象的惊人之作,
新时代青年作家挑战热议话题的勇敢书写!
——当我们还在讨论“要不要生”时,
李琴峰已经开始在小说中讨论“要不要出生”这样更危险的话题。
“你们生下我时,经过我同意了吗?”“被迫出生的孩子,真可怜。”
生命的自主权,到底由谁说了算?
赋予生命的行为,究竟是繁衍的本能,父母的特权,还是一种强制的开始?
以大胆的文学想象,挑战生存伦理的危险之问,探索人类永恒困境。
在谈论创作契机时,李琴峰说:
——很多观念是外界强加给我们的,包括我们在了解生产、出生时所站的角度都是来自父母。但是出生的是我们,我们想不想出生,过得幸不幸福,世人却并不关心。我总是觉得这种现象非常违和。
而在本书中,她讨论的话题更进一步,设定也更加大胆:从女性天皇到生育科技,从同性婚姻到家庭的本质,从生命自主权的命题再到人类的自由意志……营造出令人眼花缭乱却仿佛近在眼前的反乌托邦景象,有着超越话题之作的深度与雄心。
To be or not to be?
假如明知未来一定艰辛,痛苦是一种注定,我们的人生是否还值得一活?我们能否仍赞颂生之美好?
面对哈姆雷特式的永恒疑问,用新时代的小说创作去做回应,大概就是《出生意愿确认》这样的。
在小说的设定中,出生与否全凭胎儿“自行决定”。但自由意志真的存在吗?
同时,胎儿的出生意愿强烈与否,又取决于其未来人生的“艰难程度”。可“艰难程度”又该如何衡量?
李琴峰书写出独属于我们时代的“美丽新世界”——当“自由意志至上”被写入律法之时,技术与国家机器的共谋却令这一切依然像一场幻觉。
关于生命的本质与幻觉,一如那些zui好的文学,本书无法提供任何答案,但却依然歌颂着生之高贵。其日文书名直译为——“生之祝祷”。
超现实美学+进口珠光纸!
小开本通勤书!一口气轻松读完,却带来滋味复杂的无限回甘。
知名设计师汐和操刀,封面使用进口珠光纸印刷,叠加光感uv工艺;内文采用顺纹书纸,好翻不发黄。
趁手小开本,你的通勤轻松读物,却可带来一次存在主义的复杂回甘。
【推荐语】
一直想对别人说但没说的话,这本书完全切中!震撼、动摇、焦躁——但也让人安心。——朝井辽 / 作家
......(更多)
【作者】
李琴峰
1989年生,中日双语写作者。
2013年旅居日本,2017年,首次以日语创作的小说《独舞》获“群像新人文学奖”优秀作;2021年,以《彼岸花盛开之岛》入围三岛由纪夫奖,并获得第165届芥川文学奖。
【译者】
烨伊
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日语系。曾留学日本,并在当地孔子学院教授中文课程。从事出版业多年,现为全职译者。译作有《第一人称单数》《人间失格》《流浪之月》《残虐记》等。永远相信并想念夏天。
......(更多)
......(更多)
以前的人说自己‘想要小孩’,就像说‘想要钱’‘想要玩具'样。他们说‘我想生孩子!’,就和说 ‘我想吃好吃的!’‘我想看有趣的动画片!’没什么区别。‘想让孩子延续自己的血脉’‘想让孩子继承家产’‘衰老后,想让孩子照顾自己’‘想多个帮手’一为了实现这些任性的愿望而生孩子的人也不少。
也就是说,她没有不出生的选择。那时候掌握胎儿生死大权的是孩子的父母。孩子是父母决定要生的,父母却无法接受孩子原本的样子,在佳织看来,这毫无疑问就是父母的任性。因此,佳织痛恨自己的出生,也痛恨否认自己的父亲。既然接受不了就不该生下孩子,既然给了孩子生命就要接受他的全部。佳织认为,为人父母,必须有这样的觉悟才行。
我深知自己有偏见,但还是免不了经常可怜异性恋的女人。
然而,话一旦说过了头,人就无法再受理性的支配,只会引出下一句更尖锐的言辞。
自然于人类早已是遥不可及的存在。 除此以外,质疑出生意愿确认技术准确性的:认为仅凭生存难易度一个数值,便强迫对世界一无所知的胎儿做出重大的决策、表示出生意愿的行为违背了伦理纲常,从而对胎儿表态的有效性持怀凝态度的:担心该制度会有损监护方的性与生殖健康 及权利的…五花八门的意见满天飞,似乎每个都像那么回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