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我们是在自然中进化的,与自然脱节非常奇怪。”
★ 疲劳、近视、骨质疏松、肥胖、抑郁、焦虑、易怒、社交恐惧、自恋、注意力分散……
城市化、数字化、现代化正在将城市中的我们变成“疲惫、精神紧张、过于文明的人”,在室内待得越久,我们所忍受的慢性病折磨就越严重。的确,每个人都很忙,有各种各样的责任,会每周看1500次手机,却不会做真正会给大脑和身体带来乐趣的事情。这正是因为我们长期脱离自然,从而低估了它对我们的重要性,于是倾向逃避自然。
★ 千百年来,诗人和哲学家早就强调了:地点非常重要。
亚里士多德相信,在通风的地方散步可以使头脑清醒;达尔文、特斯拉和爱因斯坦都会在花园和树林间边散步边思考问题。如果资金充足,我们会更愿意将家安在海边,或者安静的公园边。这正是因为,人类神经系统的建立使我们能够和自然界的很多特征产生共鸣,通过量化自然,我们可以显著减少压力,获得改善。
★ 来一场真实的环球自然实验巡礼吧,逐步探寻自然环境与身心疗愈的关系。
从轻量的日本森林浴、韩国森林疗养,到中度的芬兰式享受自然、英国式生态疗法,再到重量级的美国自然修正大脑尝试,我们需要找到自然启动神经元的科学道理,然后重新将自然从奢侈品变为必需品,修复受损的大脑和身体。
内容简介
多少个世纪以来,诗人和哲学家们都在赞颂着大自然对人们的益处:贝多芬从岩石和树木中获得灵感;华兹华斯在踏过石楠地时吟出诗句;特斯拉在公园里想到电机……
弗洛伦丝•威廉姆斯对这些故事中大自然所蕴含的能量充满好奇,开始探索其对人脑的积极效应背后的科学。从日本、韩国、英国,到芬兰、美国,再到新加坡,她的全球性实地观察记录展示出我们与大自然的联系的重要性远远超出人们的认知:只是短暂接触自然就能帮助大脑从注意力涣散中恢复敏锐认知,长期潜入大自然中更是对多种精神创伤有良好的疗愈效果。
即便我们常居城市,也可以通过大自然培养创造性并改善情绪,与自然相处的时光并不应该成为奢侈品。随着现代生活急切地向室内转变,这些观念及它们提供的答案,比以往更为重要。
......(更多)
弗洛伦丝·威廉姆斯(Florence Williams)
弗洛伦丝·威廉姆斯是一名记者,也是《户外》杂志的特约编辑,现居于美国华盛顿。她的作品曾多次刊登在《纽约时报》和《国家地理》等报刊上,第一本著作《乳房:一段自然与非自然的历史》,被评为2012年《纽约时报》优秀读物,并摘得《洛杉矶时报》科技类图书榜桂冠。
......(更多)
前 言 亲切的空气 — 1
第一章 寻找自然的神经元 — 17
1 亲生命效应 — 19
2 寻找发臭紫云英,需要几个神经学家? — 37
第二章 身边的自然:最开始的五分钟 — 67
3 生之味 — 69
4 鸟之脑 — 99
5 雨之形 — 123
第三章 每月五小时 — 151
6 蹲下,感受植物吧 — 153
7 享乐花园 — 175
8 林中漫步 — 199
第四章 野脑春风 — 217
9 别自以为是:荒野、创造力和敬畏的力量 — 219
10 脑的洗礼 — 239
11 请把钢锯递给我 — 261
第五章 园中之城 — 281
12 为我们定制的自然 — 283
后 记 — 297
致 谢 — 305
注 释 — 311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