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述了张国宝在担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期间,亲历的一些被称为世纪工程的重大工程项目的决策建设情况,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谋划和科学民主决策这些项目的过程。全书收录作者写给国务院的相关报告、给中央领导同志的相关建议和发表的相关文章共62篇,并配插了许多珍贵历史照片。这一时期正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走过的历程,这些文稿翔实记录和反映了这一时期辉煌的建设成就。收录的文稿全部为其自己撰写。这些文稿以历史真实为宗旨,生动展现了张国宝作为亲历者参与的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及行业发展情况,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上海洋山深水港、首都机场扩建、杭州湾跨海大桥、中俄原油管道工程、中亚天然气管道、中缅油气管道、湛江钢铁工业基地、特高压输变电、金沙江水电开发等一大批世纪工程以及建设全国互联互通的统一大电网、城市轨道交通、天然气事业、新能源、船舶、汽车、钢铁、装备制造业等发展规划和政策的决策论证建设过程及思考。通过对这些世纪工程决策论证建设实施过程的回顾与梳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实践总结了这些重大工程项目从动议比选争论到决策实施运营的曲折历程、宝贵经验和深邃思考。这些经验和思考对中国未来重大工程项目和关键行业更好地科学规划与决策实施,具有启迪借鉴意义。同时,本书从决策实施者的视角对改革开放以来关键重大工程项目进行纪实性回顾与总结,也具有历史文献价值。
......(更多)
张国宝,男,1944年生,浙江绍兴人,历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正部级)。负责能源、交通基础司、工业司、高技术司、国防动员办公室工作。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2003年兼任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办公室主任,2008年兼任国家能源局局长。2003—2010年兼任武警黄金部队第一政委。曾兼任西气东输领导小组组长、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成员、首都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领导小组组长、三峡工程输变电工程国家验收小组副组长、宝钢二期工程国家验收小组组长、浦东国际机场工程国家验收小组组长。直接参与制定和推动实施了溪洛渡、向家坝金沙江梯级水电站开发,上海洋山深水港、上海外高桥船厂、长兴岛船厂、杭州湾跨海大桥等国家重大建设工程。负责制定了船舶工业、汽车工业、软件产业、装备国产化等一系列行业规划和政策。牵头制定了中国第一个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同时,在国务院领导下,他还是中俄原油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中哈原油管道、中缅原油天然气管道等国际能源合作的主要谈判者、组织者。曾任世界能源理事会副主席。2011年后任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低碳实验室主任。
......(更多)
序 徐匡迪
自 序
一、能源综合篇
西气东输工程决策建设始末
西气东输工程意义重大
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起步和发展
开启中国天然气时代
中国天然气事业发展之路
新能源决策
塞北布新局
“一石三鸟”的工程典范
加快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
中国能源变革之路
抓住历史机遇,建立中国原油期货市场
祖国内地为香港持续繁荣稳定提供能源保障
中亚天然气管道谈判及决策
中俄原油管道十五年谈判
中缅油气管道十年磨一剑
二、电力与新能源篇
西藏电力建设与青藏联网工程
西电东送工程的决策和实施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一个草根产业在中国的崛起
打造“风电三峡”
建设河西走廊世界级清洁能源基地
风力发电,功莫大焉
中国新能源大踏步走向国际市场
再为风电鼓与呼
庆祝白鹤滩水电站全面开工
特高压输电在争论中前行
关于我国发展核电的认识和建议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实践与经验
及早建设跨区域特高压输变电线路
世界规模最大的互联互通大电网是怎样建成的
三、交通运输篇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记建设青藏铁路的伟大决策
上海洋山深水港建设论证和决策
杭州湾跨海大桥论证中的小故事
第一个铁路中长期规划的制定和修改
上海几个重大工程项目的争论、比选和决策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历史性跨越
以世界一流标准建设好首都机场扩建工程
拉日铁路决策往事
同江铁桥架虹霓
支线航空,大有可为
九寨沟机场建设争论和决策
舟山连岛工程
四、工业与装备制造篇
将我国建设成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装备强则国力强
花钱买不来高端装备制造核心技术
装备自主化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汽车工业的喜与忧
我国机械工程学科百年的辉煌历程
发展海洋经济、开发深海能源和海洋工程装备
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与思考
艰难抉择
走精品钢材之路
中国工业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决策往事
深入开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作
中国靠什么解决14 亿人口的穿衣问题
白头到此同休戚,青史凭谁定是非——读傅志寰回忆录《我的情结》
五、民生篇
放长假决策始末
赣江风雪弥漫处——随吴仪副总理江西抗冰雪灾害纪实
汶川大地震10 周年祭——国务院四川前线抗震救灾指挥部工作实录
瀑布沟水电站群体性事件和水利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出台
往事并不如烟
后 记
......(更多)
我不认同这一观点。我认为,规划应该为以后的发展留有余地。其实,我们当时已经设想到,万一塔里木天然气储量不足,还可以从中亚相邻的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引进天然气。所以,管道输气规模在设计中应留有余地,更何况建设期还有几年,发现的天然气储量只会越来越多。对这一问题争论了很久。我的意见是按200亿立方米/年来设计,工程规划需要留一点余地,就不用日后反复进行扩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