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更多)
引言
第一章 幼年(1910—1929)
第二章 父亲钱基博(1887—1957)
第三章 清华才子(1929—1933)
第四章 青年讲师(1933—1935)
第五章 牛津(1935—1937)
第六章 巴黎(1937—1938)
第七章 西南联大(1938—1939)
第八章 蓝田(1939—1941)
第九章 上海(1941—1945)
第十章 上海:胜利后(1945—1949)
第十一章 北京(1949—1978)
第十二章 出国访问(1978—198。)
第十三章 钱锤书热(1980—1994)
第十四章 泰岱鸿毛(1994—1998)
结语
简体字版后记
附录一 繁体字版后记
附录二 读英译《管锥编》——纽约读书笔记之二
附录三 回忆“魔鬼夜访”过的钱锤书先生
钱锺书年表
书目
索引
......(更多)
据钱基博自传载:“5岁从长兄子兰先生受书,9岁毕《四书》《易经》《尚书》《毛诗》《周礼》《春秋》《左氏传》《古文翼》,皆能背诵,10岁伯父仲眉公教为策论,课以熟读《史记》《储氏唐宋八大家文选》,自13岁读司马光《资治通鉴》,圈点七过。”钱锺书幼年读写什么书,我们可以间接从钱基博的教育推测出来。
钱锺书在序言里说出了选宋诗取舍标准大致如下:押韵的文件不选;学问的展览和典故成语的把戏不选;大模大样的仿照前人的假古董不选;把前人的词意改头换面而绝无增进的旧货充新也不选;有佳句而全篇不太匀称的不选;当时传诵而现在看不出好处的不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