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百年曾祺:1920—2020

百年曾祺:1920—2020
作者:叶兆言、宗璞、黄子平、铁凝、王安忆、张新颖、史航等 / 梁由之 编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00-01
ISBN:9787201158150
行业:其它
浏览数:2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1. 汪曾祺先生诞辰100周年(1920年—2020年)纪念文集。

2. 汪曾祺先生长子汪朗作序,著名学者梁由之匠心遴选。

3. 全书精选62篇文章,近三十万字,全方位展示了几代人从不同时段、层面、角度对汪老其人其书的解读、分析和议论。

4. 宗璞、邵燕祥、巫宁坤、黄子平、铁凝、王安忆、叶兆言、张新颖、孙郁、张抗抗、林贤治、史航、郜元宝、杨早、何立伟等,名家云集,精彩纷呈,饶有意趣。

5.设计典雅,印刷精美,装帧考究,彰显汪老文风卓异识别度极高的平和、冲淡和日常的优雅之美。

6.繁华落尽见本真,风云过后蓝天在。百年曾祺,歌声正酣。千载曾祺,歌声永存。

【内容简介】

汪曾祺出生于1920年3月5日,适逢农历庚申年元宵,肖猴。2020年3月5日,是汪先生百年冥诞。《百年曾祺:1920—2020》是为纪念曾祺先生诞辰百年而编选的文集。全书正文62篇,存目16篇,总计近三十万字。按时间,跨度超过70年;按地域,作者遍布东南西北中,远及海外;按辈分,有好几代人;按身份,千差万别百无禁忌;按内容,包罗齐整应有尽有。全方位展示了几代人从不同时段、层面、角度对汪老其人其书的解读、分析和议论,精彩纷呈,饶有意趣。所选文章,文质并重,言之有物。内容广泛,举凡生平、故乡、家庭、师友、性情、爱好、阅读、创作、小说、散文、诗歌、戏剧、饮食、烟酒、书画、旅行、早中晚期、书缘人缘……均有涉及。尽量充分覆盖,又突出重点。确保局部与整体之间的丰富、驳杂、饱满和平衡。同时,也为汪曾祺研究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文本。

......(更多)

作者简介

【编者简介】

梁由之

文史学者、作家、策划人。楚人,现居深圳。著有《大汉开国谋士群》《百年五牛图》《从凤凰到长汀》《天海楼随笔》《锦瑟无端:十年自选集》《孤独者鲁迅》等。曾策划主编《梦想与路径:1911—2011百年文萃》等。策划编选《汪曾祺文存》等。影响深远,广受欢迎。大型书系《海豚文存》(海豚出版社)、《回顾丛书》(辽宁人民出版社)、《梦路书系》(中信出版社)、《主见文丛》(新华文轩北京出版中心)、《一苇丛书》(商务印书馆)、《视野书系·书坊》(上海三联书店)、《长河文丛》(九州出版社)、《五彩石书系》(鹭江出版社)总策划兼主编。

......(更多)

目录

前记·汪朗:书缘与人缘

舒非:汪曾祺侧写

郜元宝:汪曾祺论

黄裳:故人书简——忆汪曾祺

林斤澜:注一个“淡”字——读汪曾祺《七十书怀》

林斤澜:纪终年

邓友梅:漫忆汪曾祺

邓友梅:再说汪曾祺

邵燕祥:汪曾祺小记

何孔敬:琐忆汪曾祺

巫宁坤:花开正满枝——忆汪曾祺

高晓声:杯酒告别

陆文夫:酒仙汪曾祺

苏北:舌尖上的汪曾祺

弘征:汪曾祺的旧体诗

林岫:汪曾祺的书与画

杨毓珉:汪曾祺的编剧生涯

陆建华:汪曾祺和京剧的恩恩怨怨

张昆华:汪曾祺的白莲花

林益耀:芳草萋萋“听水斋”

安海:汪曾祺与张家口

张肇思:不尽长河绕县行

彭匈:千山响杜鹃

石湾:汪曾祺的诗心

龙冬:怀念汪曾祺先生

古剑:汪曾祺赠书小记

朱伟:性情第一

张守仁:最后一位文人作家汪曾祺

潘军:清澈见底的河流

何立伟:纪念汪先生

李锐:生死与共——悼念汪曾祺先生

李洁非:空白——悼汪曾祺先生

林贤治:想起汪老

赵大年:汪曾祺的魅力

叶橹:“汪味”点滴

叶兆言:郴江幸自绕郴山——我所知道的高晓声和汪曾祺

宗璞:三幅画

张抗抗:汪老赠画

范小青:汪曾祺:手里的和心里的

袁敏:淡泊杏花图

铁凝:相信生活,相信爱

王安忆:去汪老家串门

韩霭丽:斯是陋室

郭娟:汪曾祺笔下的百工坊

徐城北:忆汪曾祺

孙郁:杂家汪曾祺

张新颖:沈从文谈汪曾祺

金实秋:梦断菰蒲晚饭花

史航: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梁由之:人难再得为佳

黄子平:汪曾祺的意义

杨志:汪曾祺的性情

王干:被遮蔽的大师——汪曾祺的价值

杨早:由此进入“汪曾祺的高邮”——重读《八千岁》

尤泽勇:汪老,高邮老乡

吴静:家乡在心灵回归的路上

朱延庆:汪曾祺与东大街

陈其昌:骨肉情深——汪曾祺与其兄弟姐妹

金传捷:我与大舅舅

汪朗:”老头儿“三杂”

汪明:生死相依的“老鸳鸯”

汪朝:怀念父亲

汪卉:“名门之后”个中味

后记·梁由之:歌声正酣

附录一:存目

附录二:汪曾祺著作目录

附录三:汪曾祺年表

......(更多)

读书文摘

“寻根”(“旧题材”中的个体生命之“根”)、“风俗画”、“儿童视觉”、生命的“韧性”和“皮实”以及结构的“随便”和“散文化”,这些都是汪曾祺留给中国当代文学的宝贵遗产。 此外,“语言的朴素”或许是汪曾祺最希望对青年作家有所启发的一点。《汪曾祺文集·自序》(1993年5月23日)说: “我希望青年作家还能从我这里接受一点影响是:语言的朴素。”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