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就是一种声音。它对遥远的星辰讲话,以它庄严的语言回应星辰的运行。它同大地和海岸的回声交谈,时而威胁,时而哀怨,时而咆哮,时而悲叹。海洋尤其同人对话。它是丰产的大熔炉,生物从中产生,并且旺盛地繁衍。海洋本身就是活生生雄辩的证明:这正是生命对生命的对话。生物,数以百万、亿万计,从海洋中诞生。米什莱赋予大海一种朦胧的动物性、一种有意识的母性。他讲述这些事物,用他独特的语言,每句话都打开一个深渊。全书分四卷:第一卷“海洋一瞥”,写从岸边观海及海中的波涛风暴;第二卷“海的创世”,写海洋的各种主要动物,从低级动物(如植虫类、石珊瑚、水母等)开始,渐次上升到软体动物,甲壳动物,然后是鱼类,直至哺乳动物,如鲸、海豹;第三卷“征服海洋”,写人类征服海洋的历史,三大洋的发现,欧洲探险家对北冰洋的探索,潮汐与风暴规律的发现,海中生物的破坏;第四卷“借海复兴”,提出人类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建议。
......(更多)
李玉民: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教学之余,从事法同纯文学翻译20余年,主要译作,小说: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巴尔扎克的《幽谷百合》,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莫泊桑的《羊脂球》、《一生》、《漂亮朋友》等;戏剧:《缪塞戏剧选》、《加缪全集。戏剧卷》等;诗歌:《艾吕雅诗选》、《阿波利奈尔诗选》等;选集:《缪塞精选集》、《阿波利奈尔精选集》、《纪德精选集》。主编:《纪德文集》(5卷)、《法国大诗人传记丛书》(10卷)。在李玉民的译作中,有半数作品是他首次向中国读者介绍的。
儒勒·米什莱(Jules Michelet,1798-1874),十九世纪法国历史学家,在近代历史研究领域中成绩卓越,被学术界称为“法国最早和最伟大的民族主义和浪漫主义历史学家”。他以文学风格的语言来撰写历史著作,令人读来兴趣盎然;他以历史学家的渊博来写作散文,情理交融,曲尽其妙。著有历史著作《法国史》、《罗马史》、《法国革命史》,散文著作有《飞鸟》、《大海》、《人类的圣经》等。
......(更多)
第一卷 海洋一瞥
一 岸边观海
二 沙滩、石滩和悬崖
三 沙滩、石滩和悬崖(续篇)
四 水圈、火圈——河流与大海
五 海洋的脉搏
六 风暴
七 1859年10月的风暴
八 灯塔
第二卷 海的创世
一 繁殖力
二 奶之海
三 粒子
四 血之花
五 世界的创建者
六 海的女儿
七 海胆
八 贝、螺、珍珠
九 海盗(章鱼等)
十 甲壳类动物——战争与阴谋
十一 鱼
十二 鲸
十三 美人鱼
第三卷 征服大海
一 渔叉
二 发现三大洋
三 风暴的法则
四 极地海洋
五 海洋种族的战争
六 海洋法
第四卷 借海复兴
一 海水浴起源
二 选择海岸
三 住宅
四 初次呼吸海
五 海水浴——再生美
六 心灵和博爱的再生
七 万国的新生活
注释
......(更多)
在石炭纪,漫步森林或许并非一件美事。你不时会踩到几只两米长的蜈蚣,或在翅翼长达70厘米的蜻蜓前望而却步。如果不幸遇到野猪般大小的蜘蛛,整个森林可能都会回荡着你的哭号声。
其实早在三叠纪早期,第一批鱼龙生物就已经在海洋中捕猎了。值得一提的是,那些从海洋迁移到陆地的生命此时返回海洋。因为陆地上的生存似乎并不比海洋中更容易。相反,大家总是希望充分利用现有的可能性,包括将动物、植物和菌类从对水的依赖中解放出来,令它们适应干燥的生存环境,同时再让陆地居住者变回水下居民。
从前有一位旅行者,在很远很远处,高山湖附近,就发现一只海狸,看到它小心翼翼地重操旧业,要给家庭造一个窝。它一瞧见人,手上的木头便失落了,它甚至不敢逃开,只是无可奈何地痛哭流泪。
人为了报复,对待过于沉重或者过分温和的动物,往往以施虐取乐,让他们活生生受罪,慢慢死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