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基因孩子、节点人类、增强元人类、数据吸血鬼、机械改造人、弃物之王、造神艺术家……
特拉维夫、中央星站、耶路撒冷、汤圆城、月球港、波吕港……
地球、火星、美茹河星、谷神星、土卫六、初始太空、混沌宇宙……
在不太遥远的未来,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大离散过后,二十五万 人滞留中央星站。
城市破败,科技失控,生命廉价,数据泛滥,地球沦为宇宙中的垃圾场。
在遭受战争、离散、数据和科技入侵、“人”的定义饱受质疑。
生活在这里的各色“人类”继续着他们的进化……
--------------------------------------------------------------
【编辑推荐】
★ 轨迹奖、坎贝尔奖、世界奇幻小说奖、英国科幻小说协会奖、《卫报》最佳科幻小说奖、日本星云赏得主作品!
★ 以色列科幻鬼才,曾击败史蒂芬·金和乔治·R.R.马丁斩获世界奇幻小说奖最佳小说奖
★吴岩 陈楸帆 刘宇昆 郝景芳 夏笳 王侃瑜 星河 张冉 姚向辉 陈灼 汪梅子... 联袂推荐
★ 横扫13家媒体年度选书 7年拿下16个国际科幻奖项;
★ 作者被《卫报》与菲利普·K·迪克,被《轨迹》杂志与库特·冯内古特相提并论;
★ 以色列文化底色,融合地道赛博朋克设定,科技蓬勃丰盛,灵魂复杂有趣;
★ 神诞生,然后死去。人类也是,唯爱永生。
★ 如果你想知道科幻小说在未来十年会是什么样,看它就知道了。
★ 做一个机器人,你需要信仰。做一个人类也是如此。
★ 即便科技能够取代人类很多功能,甚至连信仰的体验也能通过药物获得,人性依然有无法改变的部分:我们依然渴望爱与被爱,渴望亲友环绕,渴望相信。
-------------------------------------------------------------
【名家推荐】
创作科幻作品是拉维终生的理想。《中央星站》充满了新一代科幻人的担忧和渴望。这不是简单的科幻小说,而是一个多民族共存世界的投影,是对现在和未来的真实寓言。
——吴岩(科幻作家,《心灵探险》作者)
拉维·提德哈用《中央星站》重塑了一个狂野、梦幻及充满乡愁的未来的特拉维夫,也重塑了我们对于科幻小说的理解与期待。
——陈楸帆(科幻作家,《荒潮》作者)
一部令人眼花缭乱的小说,有复杂的政治与更复杂的灵魂。太迷人了。
——刘宇昆(科幻作家,《蒲公英王朝》作者,《三体》译者)
大宇航时代的星际中转站构成一座理想舞台,往来穿梭的过客既是动态背景,同时也是主要角色。《中央星站》集纳了当代科幻的诸多因素:星际开发与文明构建、基因生命培育、异族交往、依赖神经改造实现记忆植入、人工智能的情感表现与文化表达、虚拟现实与真实世界的交融互动……作家以赛伯朋克的叙述方式,颇具仪式感地对生命、对意识、对自我进行不断追寻与拷问,被有意打乱的复杂线索隐藏在不同视角下一组组状若碎片的镜头当中,最终又在作品中部逐渐汇聚并将故事推向高潮……
——星河(科幻作家,《时空死结》作者)
一部真正的赛博朋克小说,兼具菲利普▪迪克式的狂野想象和鲁迪▪拉克式的冷酷思考,令我想起1990年版的《全面回忆》:由无数新奇意象交织成的奇妙世界。非常美妙的阅读体验。
——张冉(科幻作家,《大饥之年》作者)
角色与角色相印证,故事与故事相关联,通过相互勾连的社区透视,我们宛如在特拉维夫的中央车站中穿梭,得窥一个光辉、混乱的未来。是文学与想象力的完美结合。
——郝景芳(科幻作家,《北京折叠》作者)
一幅斑驳而迷人的多元文化地形图,一座包罗万象的后人类蔓生都市,一部赛博朋克版的《四世同堂》。
——夏笳(科幻作家,《关妖精的瓶子》作者)
冷雨、雅法橙、机油和茴香的气味混杂,人类、血族、机械人和他者聚居,虚拟与现实、地球与太空、过去与未来在特拉维夫汇集,万千荒芜的记忆共同织构出属于中央星站的诗意。
——王侃瑜(科幻作家,《云雾2.2》作者)
这位以色列作家所创造出来的未来世界像钻石般闪亮,科技蓬勃丰盛,灵魂复杂有趣。非常有特色。
——姚向辉(科幻作品译者)
作者笔下的特拉维夫,灿烂如初,又丰富如彼,一篇篇短故事连接成一个可信的或然未来。《中央星站》有种奇怪的魅力,我喜欢它的赛博朋克基调,还有那种魔法和科技已无法区分的世界观,更主要的是它对现实和未来的混合描写,让人看到一个多元化的时间线可以往何方延申。
——陈灼(科幻作品译者)
《中央星站》展现了一个英美视角之外的未来,在应许之地,在炙热的阳光与干燥的空气中,植根于另一种历史的未来。
——汪梅子(科幻作品译者)
提德哈,《卫报》将他与菲利普▪K.迪克相提并论,给了全世界一个对遥远未来迷人而富有想象力的描绘。
——查理▪斯弗雷特,《同谋犯》作者
提德哈在这个创造出来的美丽世界里展现了一个丰富的未来。
——大卫·布林,《星潮汹涌》作者
美丽,原创,充满闪光点——我想不出其他科幻小说像它一样。拉维·提德哈是多年来进入该领域最具特色的声音之一。
——阿拉斯泰尔·雷诺兹,《启示录》太空系列的作者
如果你想知道科幻小说在未来十年会是什么样,看它就知道了。
——加德纳·多佐伊斯,畅销书系《年度最佳科幻小说》编辑
-----------------------------------------------------------
【媒体推荐】
世界奇幻小说奖得主(获奖作品《躺着做梦的男人》)提德哈将文学和想象完美结合,将这部小说的背景设定在高耸的太空港。在未来,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和阿拉伯雅法之间的边境小城,半机械的退伍军人向数据吸血鬼提供非法药物;机器人牧师布道并为人们举行割礼;鲍里斯竭力挽救父亲弗拉德,他迷失在了无法逃避的记忆洪流之中;出生于基因改造的孩子开始同时体验真实和虚拟的现实……家庭和信仰带回了他们并支撑着他们。提德哈愉快地融合了经典科幻概念、散文化的风格和概念,让人回忆起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文学作品。中央星站之下是人们满是尘土的生活,就像纳吉布·马福兹(Naguib Mahfouz)描绘的开罗街道一样,伤痕累累,熙熙攘攘。角色们在与压迫制度下形成的身份认同作斗争,就像奥尔汉•帕慕克(Orhan Pamuk)小说中无家可归的东方人和西方人所做的那样。然而,这无疑是科幻小说。各种信仰的读者都会为之着迷。
——《出版人周刊》星级评论
透过紧密勾连的社区透视,我们可以窥见一个迷人的未来。结论:提德哈(《躺着做梦的男人》《狂暴年代》)每一次出击都会创新,但无论他讲述什么故事,他惊人的天赋都保证提供一些新的、引人入胜的东西。
——《图书馆杂志》星级评论
这只是绝妙作品的一个侧面——短小、内敛、丰富——它最真实的快乐是提德哈散布在文中的各种绝妙想法。
——NPR Books
一个不可思议的,多方面的故事,轻松地从一个角色过渡到另一个角色,就像一次在特拉维夫中心太空港的私人旅行。
——SF Crowsnest
为既光辉又混乱的文化多样性唱了一曲蔓延的颂歌。
——《卫报》
在爱与恐惧中,提德哈使我们想起了渴望与乡愁是多么令人心醉又令人振奋。
——《犹太人旗帜报》
一部绝妙的马赛克小说。
——《纽约科幻评论》
提德哈创造了一个有质感的、原创的未来,与真实的历史和经济紧张相呼应,同时用经典科幻小说中充满人性的深思熟虑的回声来满足资深读者。
——《芝加哥论坛报》
《中央星站》将科幻小说中长久以来看不见的文化情感与经典科幻小说中的情感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相当优雅的故事。
——《轨迹》
《中央星站》无疑是我最近读过的短篇小说中最好的一部。高贵性感,情感丰富,无论多么复杂,都如水晶般清澈。
——Tor.com
在故事的第一段,我闻到了特拉维夫的味道——肉类烹饪,汗水,沙子和地中海的空气。我看到了城市广场,洋溢着生命、欢笑和语言。我觉得好像回到了家。
——《柳莺》
令人窒息的兴奋……一组奇妙的、有创意的、相互关联的故事,充满了各种感官细节,并致敬了众多科幻设定。
——《星级医学一览》
......(更多)
作者简介:
【以】拉维·提德哈
Lavie Tidhar
1976年出生于以色列,在基布兹长大,在世界各地生活过,包括瓦努阿图、老挝和南非,目前在伦敦生活。他横扫了轨迹奖、坎贝尔奖、世界奇幻小说奖、英国科幻协会最佳科幻小说奖、日本星云赏最佳科幻小说等多项世界科幻奖项。科 幻鬼才,《卫报》与《轨迹》将他与菲利普·K·迪克和库特·冯内古特相提并论。他的小说被译成多国文字,作品横跨科幻、奇幻、历史与现实的疆界,是文学和想象力的完美结合。他也是《泰坦漫画》的常驻作家,曾写过剧本、短篇小说,以及数量可观的诗。从2009年起,他主编的《世界科幻巅峰丛书》系列选集,向世界译介了许多优秀的中国科幻作家。
译者简介:
陈阳,英语和意大利语书籍译者、作词人,重度科幻爱好者,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意大利语系。已出版译作有黛安·冯芙丝汀宝的《黛安·冯芙丝汀宝:我想成为的女人》、美国国家艺术馆《艺术之眼》、“她们人生如画”手绘绘本传记丛书等。
......(更多)
CHINESE EDITION PROLOGUE
中译本序
PROLOGUE
序
01 THE INDIGNITY OF RAIN
雨的羞辱
02 UNDER THE EAVES
在屋檐下
03 THE SMELL OF ORANGE GROVES
橙树林的味道
04 THE LORD OF DISCARDED THINGS
弃物之王
05 STRIGOI
血族
06 FILAMENTS
细丝
07 ROBOTNIK
机械人
08 THE BOOKSELLER
书商
09 THE GOD ARTIST
造神艺术家
10 THE ORACLE
圣人
11 THE CORE
核心
12 VLADIMIR CHONG CHOOSES TO DIE
弗拉迪米尔· 钟决定去死
13 BIRTHS
诞生
CAST OF CHARACTERS
人物表
TRANSLATION POSTSCRIPT
译后记
APPENDIX
附录
......(更多)
我想要写人,而不是事物。我也想写家庭——不是美国科幻中西方式的孤独英雄,而是由关系、责任、叔叔、阿姨、表亲组成的复杂纷乱而广阔的亲缘网络,我也是这样的家庭的一分子。这是一个被婚礼和葬礼、仪式和聚会定义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定义你的不是你自己,而是与你有关的人。它是一个没有太空战役,但充满戏剧性的世界。
“机器人能感觉到爱吗?”她说。 机器人的嘴动了动,也许是想表达一个微笑。 “除了爱,我们什么都感觉不到。”机器人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