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4年起,当代最杰出的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与切尔西出版社合作,开展一项史无前例的冒险事业:围绕西方最受欢迎的作家作品,精心拣择最富启发性的批评杰作,编辑出版上千种名家批评文集,以帮助读者增进文学鉴赏力。布鲁姆坦言,在这一力求赅备的宏图大业中,自己亦深受教益,学会了如何为大众写作;文学批评不只是个体的洞察,更是公众的事业。二十年后,他把自己为这些批评文集所撰写的导言,分门别类汇成六卷,以纪念这场堂吉诃德式的冒险。六卷书中所呈现的这些短小精悍的文章,堪称一位稀世天才与文学史上无数伟大心灵所碰撞出的炫目火花。
本书涵盖了古希腊戏剧,以及自文艺复兴之后西方世界所有足以列入正典的不朽剧作,并用三分之一的篇幅,无一遗漏地鉴赏了莎士比亚最重要的二十一部作品。布鲁姆认为,相较于保守的小说,戏剧具有内在的革命性与复调性,它拆解了文类本身,并引导我们去寻找隐身于角色背后的剧作家的声音,正是这些特点使得戏剧界始终能大师辈出,佳作不断。
......(更多)
哈罗德•布鲁姆
当代美国极富影响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1930年生于纽约,曾执教于耶鲁大学、纽约大学和哈佛大学等知名高校。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诗歌批评、理论批评和宗教批评,代表作有《西方正典》(1994)、《如何读,为什么读》(2000)、《影响的剖析》(2011)等。被誉为“西方传统中最有天赋、最具原创性和最富煽动性的一位文学批评家”。
......(更多)
前 言 .......................................................................................1
导 言 .......................................................................................5
埃斯库罗斯 ( 约公元前525—前 455) .......................................1
《俄瑞斯忒亚》三部曲
索福克勒斯 ( 约公元前496—前 406) .......................................6
《厄勒克特拉》/《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三部曲
欧里庇得斯 ( 约公元前484—前 406)......................................18
阿里斯托芬 ( 公元前450—前388).........................................24
克里斯托弗·马洛 ( 约1564—1593)......................................27
《浮士德博士》
威廉·莎士比亚 ( 1564—1616)..............................................44
喜剧:《驯悍记》/《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量罪记》
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裘力斯·凯撒》/《奥瑟罗》/《麦克白》/《李尔王》/《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科利奥兰纳斯》
历史剧: 《亨利四世》 ( 上下篇)/《理查三世》/《理查二世》传奇剧:《暴风雨》/《冬天的故事》
本·琼森 ( 1572—1637).........................................................181
《狐狸》
约翰·韦伯斯特 ( 约1580—1632).........................................191
《玛尔菲公爵夫人》
莫里哀 ( 1622—1673) .............................................................197
《唐璜》/《恨世者》
约翰·盖伊 ( 1685—1732).....................................................202
《乞丐歌剧》
亨利克·易卜生 ( 1828—1906).............................................206
《布朗德》/《海达·高布乐》
奥斯卡·王尔德 ( 1854—1900).............................................212
《不可儿戏》
乔治·萧伯纳 ( 1856—1950).................................................226
《人与超人》/《巴巴拉少校》/《皮格马利翁》/ 《圣女贞德》
安东·契诃夫 ( 1860—1904).................................................261
《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姐妹》
路易吉·皮兰德娄 ( 1867—1936).........................................271
约翰·米林顿·辛格 ( 1871—1909).....................................276
《西方世界的花花公子》
肖恩·奥凯西 ( 1871—1909).................................................283
《朱诺和孔雀》/《犁和星》
尤金·奥尼尔 ( 1888—1953).................................................300
《长夜漫漫路迢迢》/《送冰的人来了》
T. S. 艾略特 ( 1888—1965).....................................................318
《大教堂凶杀案》
桑顿·怀尔德 ( 1897—1975).................................................324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 1898—1956).....................................326
萨缪尔·贝克特 ( 1906—1989).............................................330
《终局》/《等待戈多》
田纳西·威廉斯 ( 1911—1983).............................................347
《热铁皮屋顶上的猫》/《玻璃动物园》/《欲望号街车》
尤金·尤涅斯库 ( 1912—1994).............................................362
阿瑟·米勒 ( 1915—2005).....................................................364
《萨勒姆的女巫》/《推销员之死》/《都是我的儿子》
尼尔·西蒙 ( 1927— )........................................................376
爱德华·阿尔比 ( 1928—2016).............................................378
《动物园的故事》/《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
哈罗德·品特 ( 1930—2008).................................................390
《看门人》
汤姆·斯托帕 ( 1937— )....................................................397
《爱之发明》
山姆·谢泼德 ( 1943— )....................................................408
《情痴》
奥古斯特·威尔逊 ( 1945—2005).........................................411
大卫·马梅特 ( 1947— )....................................................414
托尼·库什纳 ( 1956— )....................................................417
延伸阅读................................................................................425
索 引....................................................................................427
......(更多)
你尽可以对卡列班做新历史主义的解读,但研究他与百慕大海上贸易之间的关系,就像用新马克思主义分析福斯塔夫和剩余价值,用拉康、女性主义那一套解释罗瑟琳与西莉娅的差别,都是牛头不对马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