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正清奖、列文森奖得主黄宗智成名之作。
中国为什么没有发展出西方式的工业资本主义?本书基于大量史料,对明清以来华北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的特点做了深入考察,探讨了一系列影响中国社会走势的关键问题。大学问出品。
费正清奖获奖图书,史景迁、罗威廉、马敏重点评介。了解中国经济史和明清以来中国史绕不过去的经典之作。
【内容简介】
本书为“超级教授”黄宗智成名之作,是认识中国小农经济和明清以来中国史绕不过去的经典。书中基于包括满铁资料和地方档案在内的大量史料,以及作者实地调查所得资料,对明清以来华北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的特点做了深入考察,探讨了一系列影响中国社会走势的关键问题,尤其对中国华北为什么没有发展出西方式的工业资本主义这一问题给出了极具说服力的解释。全书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农业内卷化”这一核心观点,“没有发展的增长”的内卷困境使得中国走上了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本书曾获费正清奖。
【本书亮点】
1.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奖获奖图书,长销30年的经典力作,史景迁、罗威廉、马敏重点评介,《纽约书评》杂志、《亚洲史研究》刊文评论, “实践社会科学”系列007号图书。
2. 费正清奖、列文森奖得主、“超级教授”黄宗智成名之作,认识中国小农经济和明清以来中国史绕不过去的经典。
3. 探讨了一系列影响中国社会走势的关键问题:为什么中国没有发展出西方式的资本主义?为什么华北小农家庭农场具有极顽强的生命力?为什么在近代中国革命过程中华北自耕农较之江南佃农表现了更高的积极性?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深入考察了明清以来华北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的特点。
4.创造性地提出了“农业内卷化”这一核心观点,揭示了明清以来华北小农经济“没有发展的增长”的内卷困境,准确生动地描述了华北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正是农业内卷化使得中国走上了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5.独特的研究视角与方法,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书中以华北地区33个自然村为考察对象,以明清至民国为考察时段,从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两方面进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中观研究,既是一部经济史,也是一部社会史。
6.基于丰富详实的史料,对中国小农经济做了兼具深度和广度的研究。全书深度利用满铁资料、清代刑名档案和作者实地调查所得资料,由经济领域进入社会政治领域,指出了华北乡村在20世纪前的农业内卷化和社会分化现象。
7.全新再版,精心校订,作者新增长篇《合序》作为导读。
【名家推荐】
黄宗智教授这本书内容非常丰富详细。我认为,这是迄今关于华北农村最好的研究著作。黄教授在书中探讨了许多有关农业生产和创业的专业理论,他对这些理论都做了清晰、公正的评论。
——[美]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 《纽约书评》杂志
黄宗智将这么多种不同的材料结合在一起,这使得他这本书在中国农村研究领域中不仅达到了迄今未见的深度,而且还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广度。
——[美]罗威廉(William T. Rowe) 《亚洲史研究》
这是一本不同凡响的经济史著作。它既不同于传统经济史著作的从某一微观经济现象出发,剥茧抽丝,精雕细刻,也不同于汤因比,韦伯等哲人型史学家上下几千年,纵横环宇内,对历史进行宏观、整体的描述,而是以华北这一不大不小的经济区域为考察对象,截取由明清至民国时期这一不长不短的时段,就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两个方面进行客观与微观相结合的中观研究。寓大于小,小中见大。这种研究已难说是经济史研究还是社会史研究,而是将二者融为一炉同时也很难说属于明清史抑或是近现代史的范畴,它已“跨越了洁代史和近现代史的鸿沟,把近现代一些历史的变迁,追溯到清代前期”。研究视角和方法的更新,使黄宗智先生在对华北地区的研究中得出许多不同寻常的结论。
——马敏 《读书》
【编辑推荐】
著名学者秦晖认为,我国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农民问题。作为“农民和农民的子孙”,你需要了解农民的历史,欲了解中国农民,推荐从黄宗智先生的这本经典之作开始。
本书中,黄老师以学术的方式对明清以来华北地区挣扎在生存边缘的小农的困境做了普遍性揭示。为什么中国没有发展出西方式的资本主义?为什么华北小农家庭农场在与经营农场的竞争中具有更顽强的生命力并最终击败后者?为什么在近代中国革命过程中华北自耕农农较之长江三角洲的佃农表现了更高的积极性?黄宗智认为,正确把握小农家庭自身既是生产单位又是消费单位的特殊性是回答以上问题的关键。使用雇佣劳力的经营农场和依赖家庭劳动力的家庭农场面对同样的人口压力会做出不同的反应,经营农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多雇或解雇劳力,家庭农场则不具备相同的弹性。在生计压力下,家庭农场在单位面积上投入的劳力,远比使用雇佣劳动力的经营农场大得多。这就是发生在华北乡村的农业内卷化,正是农业内卷化使得中国走上了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黄老师曾在一篇自述文章《感情,是我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的来源和动力》中说:“自己在价值观上,一直把‘老百姓’的福祉认作人生和学术的最高目的和价值。”在黄老师这本书中也有这样的话:“贫农确实犹如一个处身于水深没颈的人,即使是一阵轻波细浪,也可能把他淹没。”黄老师以学术的方式对明清以来华北地区挣扎在生存边缘的小农的困境做了普遍性揭示,其冷峻的笔调背后是何等的悲天悯人!所以,每一个渴望增长知识和启迪德性的读者,我想通过阅读黄老师这本书都肯定会有所收获。
......(更多)
黄宗智,普林斯顿大学学士,华盛顿大学博士,1966年始任教于UCLA历史系,1991年晋升“超级教授”,2004年荣休,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讲座教授。主要著作有《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获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奖)、《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获美国亚洲研究协会列文森奖)等。
......(更多)
新版合序
中文版序
第一编 背景
第一章 探讨的问题
中国的小农
农民学中三个不同的传统
对分化中的小农经济的一个综合分析
农村演变的型式
过去的研究
人口与生产关系
经济落后的问题
帝国主义的问题
中国的农村
过去的研究
华北的村庄
20世纪的变化
第二章 引用的史料与研究的村庄
满铁调查的资料
对满铁资料的批判性评价
调查的村庄
档案史料
地方档案和社会史
第三章 生态环境
水利与政治经济结构
灾害频仍的旱地农作与高密度的人口
涝灾和社会经济结构
生态、居住型式与自然村结构
第二编 经济内卷和社会分化
第四章 20世纪30年代的经营式农场与家庭式农场
农村社会经济的分析
村中“富户”和经营式农作
经营式农场主的面貌
数量估计
经营式农场主和出租地主
经营式和家庭式农业
第五章 清代前期的小农经济和庄园经济
清代前期的小农场和大庄园
经营式庄园
清代前期富农和经营式农业的扩展
最近国内的研究
法律对新的社会现实的承认
租佃关系的变迁
18世纪的土地分配状态
第六章 清代前期的农业商品化和小农分化
20世纪资料中所见的农业商品化和小农分化
冀中、冀南和鲁西北的农作物商品化型式
明清时期的棉花种植
农业商品化和人口增长
经营式农作和手工业的商品生产
第七章 20世纪农业的加速商品化
中国农业和世界经济
棉花种植的增长
棉花和世界经济
棉手工业和世界经济
变迁和延续
第八章 经营式和家庭式农场的对比:耕畜的使用和农场生产力
满铁资料
耕畜使用的经济
农场、牲口、肥料和纯作物农业经济
清代时期
第九章 经营式和家庭式农场劳动生产率的对比
劳动生产率的对比
经营式农场上小组耕作的较高效率
贫农之背离合理经营模式
贫农农场上的就业不足和物质刺激力的递减
第十章 经营式农业何以发展不足
经营式农场通常在100亩以上的原因
经营式农场通常在200亩以下的原因
经营式农作和出租地主制的对照
经营式农作和社会政治体系
革新的可能
一个“高水平均衡的陷阱”?
第十一章 家庭式农场的牢固性
对土地的压力
贫农农场收入
高利贷
家庭式农场和家庭手工业生产
家庭式农场和短工
家庭式农场和长工
第十二章 生产关系的商品化
从分成租到定额租
分成租制
定额租制
地租负担的比较
雇佣劳动
第三编 村庄与国家
第十三章 清政权下的村庄
华北平原村落的闭塞性
村庄各阶层的相对闭塞性
20世纪前的村庄与国家
19世纪的自然村与士绅
宗族
自然村内生的权力结构
共同体领导抑或国家政权代理人
自然村和农民的集体行动
清代的经济和政治结构
第十四章 自然村结构的变化
自耕农和雇农的差别
婚俗中的阶级差别
贫农的双重性质
两个紧密的村庄及其“封闭”
部分无产化和村庄共同体的解散
分裂了的村庄
第十五章 20世纪的自然村与国家
地方政府的军事化和现代化
县政府的财政
赋税负担
税款的征收
地方豪霸与村级恶棍的崛起
第十六章 结论
农村演变的型式
贫农经济的结构
经济落后的根源
半无产化与人口趋向
半无产化了的村庄和20世纪的地方政权
贫农与中国的革命
附录
附录一 满铁调查的33个村庄社会经济轮廓
附录二 河北、山东人口(1393—1953)
附录三 河北、山东耕地面积(1393—1957)
引用书刊目录
明清以来的乡村社会经济变迁:历史、理论与现实
索引
......(更多)
克利福德·吉尔茨给爪哇水稻农作中这种集约化到边际报酬收缩的现象,冠以一个特别的名称:“农您内卷功(吉尔茨,1963)*。本书将证实人口压力常使冀一鲁西北平原贫农农场劳力的边际报酬,降至雇佣劳动工资和家庭生计需要之下。对一个与资本主义企业相类似的大农场来说,这样的经济行为是不合理的一一个企业何以会在边际收益低于成本时继续投入劳力?这样做岂不等于故意要亏本?
本书首先主张:要了解中国的小农,需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其关键是应把小农的三个方面视为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即小农既是一个追求利润者,又是维持生计的生产者,当然更是受剥削的耕作者,三种不同面貌,各自反映了这个统一体的一个侧面。 其次,我们还需要区别不同阶层的小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