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史(第2版)》广泛吸纳中国电影史研究的新成果,以开放的电影史观念和总体史体例的史述架构,系统呈现了中国电影的历史发展轨迹。按照中国电影的历史进程,《中国电影史(第2版)》分为“民国电影”“新中国电影”两编,内容涵盖民国阶段初创期电影、早期电影、发展期电影、战时期电影、高峰期电影和新中国阶段“十七年”电影、“复兴时期”电影、跨世纪中国电影、21世纪新十年电影十个部分。
《中国电影史(第2版)》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既可作高校影视专业教材,也可供影视从业者和爱好者学习参考。此次修订,主要是增加了第十章的内容。
......(更多)
虞吉,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电影学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五个一批”人才。中国高教影视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撰著(主编)著作十余部,在专业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重大项目多项;获国家及省部级教研成果奖、重庆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高教影视研究学术奖、中国影视创作学院奖多项。
......(更多)
引述:前史与发端
上编·民国电影
第一章 民国初创期电影(1913—1922)
第一节 初创的历史文化语境
第二节 民族影业的生成
第二章 民国早期电影(1922—1930)
第一节 早期影业格局
第二节 国产电影运动
第三节 商业类型电影潮流
附录(一):《孤儿救祖记》本事
附录(二):《空谷兰》前、后部本事
第三章 民国发展期电影(1930—1937)
第一节 联华崛起与“三足两翼”格局
第二节 声片默片的共存互鉴
第三节 新兴电影运动
第四节 教育电影运动
附录(一):《故都春梦》本事
附录(二):《农人之春》本事、字幕
第四章 民国战时期电影(1937—1945)
第一节 战时电影格局
第二节 “大后方”电影
第三节 孤岛电影
第四节 香港抗战电影
第五节 根据地电影与沦陷区电影
附录:《东亚之光》本事
第五章 民国高峰期电影(1945—1949)
第一节 战后电影格局
第二节 正统电影和商业电影
第三节 战后新电影
下编·新中国电影
第六章 “十七年”电影(1949—1966)
第一节 公、私营并存格局
第二节 国营体制的健全与发展
第三节 英雄电影谱系
第七章 “文革”电影(1966—1976)
第一节 否定“十七年”
第二节 “三突出”与“样板戏”
第三节 “文革”故事片
第八章 “复兴时期”电影(1976—1989)
第一节 复踏的过渡期
第二节 开启复兴之门
第三节 “谢晋电影”与大型历史片
第四节 “第四代”:迟到的感叹
第五节 “第五代”:反叛与呼唤
第六节 票房危机与娱乐片潮流
第九章 跨世纪中国电影(1990—2010)
第一节 危机中的变革
第二节 “主旋律”与多元化格局
第三节 徘徊的“第六代”
第四节 “贺岁片”与商业大片
第十章 21世纪新十年电影(2010—)
第一节 网生代与新导演群
第二节 票房井喷与产业链的延展
第三节 现象电影、疯癫喜剧、神怪大片、特战英雄电影多元并举
第四节 竞争与博弈:直面好莱坞
后记(一)
后记(二)
......(更多)
1913年,新民公司借助当时在上海已成气候的文明戏的演出力量,摄制完成了首部短故事片,也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难夫难妻》片长4本,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郑正秋导演,依什尔摄影。拍摄方法基本是对文明戏舞台化表演进行固定机位的实录。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