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体而言,圣经就是一个历史命题。通过在心灵层面对这个历史命题的接受或采纳,人们成为“以色列入”。但人们之所以接受这个历史命题,并不在于它可以被历史地证明为客观或真实。一个外在的客观事件无须人们信心的投入。信仰者与圣经历史叙事的联系,不是与所谓历史真实的联系。从考古学的角度来说,圣经的历史叙事只是或然为真,有可能被证明是虚假。圣经历史叙事的精髓所在,恰是一个故事,一个用历史讲述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意义系统。它需要读者在它面前进行抉择,是否愿意通过信心将自己交托给这个故事,是否愿意委身于这个故事,是否愿意在生活中为它留出一个异乎寻常的位置。在这个故事的面前,不是人们去审判它是否真实,而是在聆听、接受中等待被改变。
......(更多)
游斌,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任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剑桥大学(1997—1998)香港中文大学(2001)、哈佛燕京学社(2005-2006)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是基督教经典,致力于在汉语语境中发展基督教研究和圣经研究.著有《生命言说与社群认同:希伯来圣经五小卷研究》(与李炽昌合作)、 《希伯来圣经的文本、历史与思想世界》、《基督教史纲》等。曾获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十二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优秀青年教师一等奖。
......(更多)
总 序
绪 论
一、 本书主要议题及意义
二、 本书结构与内容
第一章 文本、记忆与族群:古代以色列的历史叙事与族群构建
一、层累形成的圣经以色列古史
1.经外文献与圣经研究
2.考古学与圣经研究
3.社会学一人类学理论
4.圣经的历史文学批评
二、超越“层累说”:叙事史学、叙事神学对实证主义史学的批判
三、作为“社会记忆”的历史编纂:圣经历史叙事的一般性质
四、社会记忆与族群构建:“以色列人”的起源与变迁
第二章 “亚伯拉罕一以撒一雅各’’叙事:以色列人的族源记忆
一、族源记忆中的先祖:亚伯拉罕、以撒、雅各
1.亚伯拉罕族源记忆
2.以撒族源记忆
3.雅各族源记忆
……
第三章 圣经出埃及叙事:以色列人“外生起源记忆”
第四章 以色列人如何出现在迦南:圣经的征服迦南记忆
第五章 以色列的内生起源说:兼论《士师记》的古史记忆
第六章 支派联盟起源叙事:十二兄弟祖先记忆
第七章 统一王国历史叙事:以色列的黄金历史记忆
第八章 北国以色列和南国犹大:历史记忆争夺与族群构建
第九章 流放时期的历史编纂与族群想象
第十章 回归群体的“神治社会”及其历史编纂
第十一章 圣书与圣民:圣经成典与“以色列”新民
附录:古代以色列地名英汉对照表
参考书目
后记
......(更多)
即通过讲述一个或一串历史事件,来说明某一群人、族群关系或宗教实践的起源,它们多数属于神话或传说,或最多只能说共同意识,并不必然对应着真实的历史事件。(p6) 《士师记》中的内生说传统很可能属于古老的、真实的历史记忆,而从《创世记》至《约书亚记》所营造的外来说反倒属于晚近的、构建的。(p7)
而且,对于圣经这样一个充满信仰内涵之文本,探讨文本单元之间的关系及流变,比确定某一文本单元的形成时间要更有意义。 它们不只是被动地反映或记载历史事件,而是通过故事性讲述,使讲者和听者分享同样的社会记忆,共同沉浸于历史叙事的意义世界之中,并最终被型塑为一个有着共同心理意识的伦理共同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