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游、偶遇、感知”中,与真实的世界狭路相逢
★12组案例,尝试一种思考和谈论艺术的方式
★巫鸿与陆智昌倾力合作,呈现纸书的另一种阅读方式
--------------------------------------------------------------------------
【编辑推荐】
1、 写给愿意使用眼睛,对图像有兴趣的人:不仅能看懂艺术,更能讲述艺术的新故事。
在这本全新的著作中,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史家巫鸿先生,以12组、数百件艺术杰作为例,从构图、视觉焦点、造型、用笔、着色、肢体动作、视线网络、衣饰……等艺术表现中基础又关键的因素出发,详尽阐释视觉分析的含义和运作。“阅读本书不要求艺术史专业知识——任何对图像有兴趣,愿意使用眼睛的人都是它期待的读者。这当然包括专攻艺术史和其他人文学科的学者和学生,但对他们来说本书还有另一层含义,在方法论层次上思考通向‘全球艺术史’的路径。”
2、写给希望与真实狭路相逢的人:有了方法,艺术就在有血有肉的生命中。
从北京到芝加哥再到那不勒斯,在漫游古今艺术中偶遇相似却又不同的人、事、物,感知有血有肉的真实生命。这些因漫游而激发的偶遇和感知,之于巫鸿先生,化作了一种思考和谈论艺术的方法尝试:“漫游、偶遇、感知”。而在“漫游、偶遇、感知”中,每一位读者与真实狭路相逢。
比如书中那些真切的记录,是巫鸿先生写下的感知,是艺术家创作出的作品,也是我们都熟悉的真实生活:“紧扣书脊的痉挛手指”(17世纪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圣洛伦佐教堂壁画)与“如玉笋般尖细挺拔的小指”(传南宋画家钱选绘制的《宫女图》);“每只或每双鞋子标指着一位失踪女性,充满了深切的哀悼和令人窒息的无助”(哥伦比亚当代艺术家多丽丝·萨尔塞多创作的《忧郁》)与“每件旧物都是她生命的一部分,看看那些鞋子,公公、婆婆、世平的就留着吧,也算是一种念想了”(中国当代艺术家宋冬、赵湘源母子创作的《物尽其用》);
3、写给互联网时代的人:纸书的另一种阅读方式
这一次,深居简出却在中文世界鼎鼎大名的图书设计师陆智昌先生与巫鸿先生倾力合作,做出了一本能够令读者细读把玩的纸书。就内容而言,这是“一本关于图像,充满图像的纸书”。就形式而言,这是一本“在网络信息横行的时代里,探讨图文书的另一种阅读方式的纸书”。在18.5厘米宽、26厘米高的单页内,在37厘米宽、26厘米高的跨页内,完整图与完整图、完整图与细部图、细部图与细部图、彩色图与黑白图,它们的排兵布阵相当繁复,但以纸书的方式,为读者创造出了在不同艺术传统之间发现交汇的机遇。从內文修图、调色与内文字体、字号的选择,到封面设计中布料的选材、烫印的压力,都在尽力呈现与还原文字、艺术作品的鲜活,同时希望当读者拿到纸书的那一刻,当看到亚红金烫印深嵌入灰蓝色的纹理布面,可以直接体悟到“漫游、偶遇、感知”的力量。
-------------------------------------------------------------------------------
【内容简介】
从构图、视觉焦点、造型、用笔、着色、肢体动作、视线网络、衣饰……等艺术表现中基础又关键的因素出发,以12组、数百件古今艺术作品为例,巫鸿先生详尽阐释、示范视觉分析的含义和运作,说明“漫游、偶遇、感知”是一种思考和谈论艺术的方式,是一种在不同艺术传统之间发现交汇的场合和机遇的有效方法。阅读本书不要求艺术史专业知识——任何对图像有兴趣,愿意使用眼睛的人都是它期待的读者。这当然包括专攻艺术史和其他人文学科的学者和学生,但对他们来说本书还有另一层含义,在方法论层次上思考通向“全球艺术史”的路径。
......(更多)
巫鸿,艺术史家、艺评家、策展人。1968、1980年获得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士、硕士学位,1987年获得哈佛大学艺术史与人类学专业博士学位。今为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系及东亚语言文明系“斯德本特殊贡献”讲座教授,东亚艺术中心主任,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哲学学院院士。2008年,获美国大学艺术学会艺术史教学特殊贡献奖;2018年,获选为美国大学艺术学会杰出学者;2019年,获选为美国国家美术馆梅隆讲座学者和哈佛大学荣誉艺术博士;2022年,获美国大学艺术学会艺术写作杰出终身成就奖。
......(更多)
自序
遗址与图像
完美的碎片
手语
内外的眼睛
胶着的目光
交错的眼神
女性三重肖像
无形的肖像
“硬币的另一面”
肖像的出空
无处不在的空椅
死亡与纪念之椅
身体与物件
热那亚一日
当床成为偶像
我的床
跋语
漫游与偶遇:兼谈超越全球艺术史的“瓶颈”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