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收论文十篇,是日本学者副岛一郎先生多年潜心研究唐宋古文的成果。今人研究唐宋古文复兴运动,多着眼于其与韩愈的关系,副岛一郎先生另辟新境,深入研究宋代古文复兴与柳宗元的关系,令人耳目一新。唐人提倡仁义,关系到宋人性理说的产生,而《从礼乐到仁义》一文则解答了中唐古文家为何大力提倡仁义这一疑问。《宋初的古文与士风》一文揭示了刚毅尚骨气的人格类型与古文复兴的关系,以为这一性格类型导致了“雄健”、平明畅达的古文风格的产生。这些论文反映了日本学者细读文本、深潜多思的学术特点。
......(更多)
副岛一郎1964年生,日本大阪府人。畢業于東北大學文學部中國文學科,京都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博士前期課程修了,同博士後期課程滿期退學。曾在中國復旦大學留學,師從王運熙教授。曾任名古屋外國語大學中國語學科講師、副教授,現任同志社大學環球舆地域文化學院教授。主要論著:《日本江戶時代中國文章論的接受及其展開》、《范仲淹的學問及其振興文教主張中的道教因素》、《六朝詩人群像》(合著)等。
......(更多)
前言
宋人眼里的柳宗元
宋人与柳宗元的思想
《通典》的史学与柳宗元
从“礼乐”到“仁义”——中唐儒学的演变及其背景
唐代中期的货币论
唐宋古文中的“气”论与“雄健”之风
宋初的古文和士风——以张咏为中心
宋初的易学者与古文家——从陈搏到冯元
孟姜女故事•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长城诗
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死因臆说
各篇曰文原题与最初发表书刊
后记
......(更多)
啖氏《春秋》学在宋初已经分化为两个倾向:一是胡瑗的经世致用之学,一是孙复的尊王名分之学,而继承啖氏《春秋》学的正统的还是胡瑗。柳宗元的《春秋》思想则是胡瑗一派的一个重要的渊源,因为胡瑗受范仲淹拔擢而任教太学期间,曾把柳宗元与韩愈一起作为古文的典范。 啖助、柳宗元的《春秋》学影响于宋人的,除了有为精神之外,还可以举出疑古思想和自由精神这两点。
如果主张穷通之理,那么就会否定天意、身份的高低等的价值,因为这些与穷通毫无关系。这种态度进而也导致了表现人的个性的文学的产生。······从主张穷通之理的史学中当然会产生出这种“反身份论”的主张。而且它还会促使人们把眼光转向重要人物的内在个性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