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更多)
一、前期(官场菜鸟)
(道光二十三年—咸丰七年)
01 《 授翰林院侍讲及四川正考官呈请代奏谢恩状》 / 011
道光二十三年八月初四日
【赏析】多研究事,少研究字 / 013
02 《 敬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 / 018
咸丰元年四月二十六日
【赏析】谏言要求效,分寸很重要 / 030
03 《 沥陈办事艰难仍吁恳在籍守制折》 / 034
咸丰七年六月初六日
【赏析】任劳容易任怨难 / 043
04 《 靖港败溃后未发之遗折》 / 049
咸丰四年四月十二日
【赏析】大堑之后有大伸 / 054
二、中期(封疆大吏)
(咸丰八年—同治三年)
05 《 谢署两江总督恩折》 / 062
咸丰十年五月初三日
【赏析】为上级分忧,是最好的感谢 / 065
06 《 奏请带兵北上以靖夷氛折》 / 067
咸丰十年九月初六日
【赏析】让“子弹”飞一会儿 / 073
07 《 恳辞节制浙省各官及军务等情折》 / 077
咸丰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赏析】胸襟为成事之至要 / 084
08 《 恭谢天恩沥陈下情折》 / 088
同治二年四月二十二日
【赏析】先做事,后做官 / 092
三、晚期(位极人臣)
(同治三年—同治十一年)
09 《 奏报攻克金陵尽歼全股悍贼并生俘逆酋李秀成洪仁达折》/ 104
同治三年六月二十三日
【赏析】每临大事有静气 / 119
10 《 病难速痊请开各缺仍留军中效力折》 / 123
同治五年十月十三日
【赏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 127
11 《 奉旨补授大学士仍留两江总督之任恭谢天恩折》 / 130
同治六年六月十日
【赏析】巧诈不如拙诚 / 133
12 《 密陈津郡教案委曲求全大概情形片》 / 135
同治九年六月二十八日
【赏析】大事难事看担当 / 142
13 《 备陈民间疾苦疏》(调研报告) / 165
咸丰元年十二月十八日
【赏析】良医治病于未发之时 / 176
14 《 遵旨会筹规剿皖逆折》(战略策划书) / 179
咸丰九年十月十七日
【赏析】战略优先于战术 / 186
15 《 近日各路军情并拟裁撤湘勇一半及曾国荃因病意欲奏请开缺回籍片》(政策建议报告) / 190
同治三年七月二十日
【赏析】有一种默契叫心照不宣 / 194
二、业务经营
16 《 报东征起程日期折》(工作计划进展报告) / 202
咸丰四年二月初二日
【赏析】做成事要“耐得烦” / 206
17 《 江皖大局片》(工作总体情况汇报) / 212
咸丰十一年三月二十四日
【赏析】要言不烦 / 215
18 《 克复安庆省城片》(工作成果展示报告) / 218
咸丰十一年八月初二日
【赏析】扎硬寨,打呆仗 / 221
三、选贤任能
19 《 应诏陈言疏》(人事工作方案) / 228
道光三十年三月初二日
【赏析】一次人才理论的系统阐述 / 241
20 《 保参将塔齐布千总诸殿元折》(人事推荐信) / 250
咸丰三年六月十二日
【赏析】用人如用器 / 253
21 《 沥陈前湖北抚臣胡林翼忠勤勋绩折》(人事鉴定书)/ 258
咸丰十一年十月十四日
【赏析】高超的领导力是如何形成的 / 266
四、司法刑罚
22 《 参翁同书片》(参劾信) / 276
同治元年正月初十日
【赏析】荡涤不平事,自有笔如刀 / 280
23 《 查覆何桂清退守情形折》(案件调查报告) / 284
同治元年八月二十九日
【赏析】老吏断狱看究竟 / 289
24 《 补用副将胡开泰殴妻致死恶迹多端按军令就地正法片》(判决执行报告) / 294
同治七年六月十八日
【赏析】雷霆手段显菩萨心肠 / 296
五、外事交往
25 《 遵旨复奏借俄兵助剿发逆并代运南漕折》(外交政策报告) / 304
咸丰十年十一月初八日
【赏析】在时代的“问题单子”面前作答 / 312
26 《 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对外贸易建议) / 317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八日
【赏析】识见固要闳深,出言更需委婉 / 324
27 《 拟选聪颖子弟赴泰西各国肄业折》(对外交往建议报告) / 328
同治十年七月初三日
【赏析】“向上管理”的一次成功实践 / 336
六、教育文宣
28 《 江南贡院修复工竣拟即举行乡试请简放考官折》(工程进展报告) / 341
同治三年九月十一日
【赏析】办大事如烹小鲜 / 346
29 《 江宁省城建立湘军昭忠祠折》(项目方案报告) / 349
同治三年十月二十二日
【赏析】万事俱备,只欠圣旨 / 352
30 《 李朝斌毋庸复姓归宗应于李氏别为一宗片》(民事调解书) / 354
同治六年十一月初三日
【赏析】复杂事情要“拎得清” / 358
参考文献 / 361
后 记 / 363
再版后记 / 366
......(更多)
这次挫折成了曾国藩迎来人生转变的重要契机,经过在乡下幽居生活中的不断反思,加上好友的劝慰,曾国藩逐渐从灰暗的心境中走了出来,对于人生与世事有了新的看法,悟到了真正的大智慧,等到他再次出山时,他的思想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为人处事也与以前大为不同,他开始遵循道家思想,用“黄老之术”处理他人和环境的关系。
用事之初的曾国藩信奉法家做派,崇尚严刑峻法,做事直来直去,有了矛盾都摆在桌面上,缺乏隐忍与周旋之道,动辄生咎,与人冲撞龌龊不断,以至于周遭生存环境极差,满心以为自己为国为民,结果却成了不受欢迎的角色。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