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本书全方位展现南宋初期激烈的政治、军事、文化震荡,揭示南宋疆域上偏安、政治上独裁、文化上沉滞的形成过程和内在逻辑,叙述的时间段大约自建炎四年(1130)至绍兴十二年(1142)。
建炎四年,金人搜山捡海无功而返,标志着南宋进入实质性的建国期;绍兴十二年,宋金签署和平协议,南宋完成建国进程,完成了国家重构,正式建立了影响中国数千年的政治体制、军事体制,奠定了基本的文化形态和意识形态。
这是一段纷繁复杂的历史,也是一段值得咀嚼的历史。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屈辱与荣耀,斗争与妥协,都能够在这里找到理性的反刍和精神的皈依。
————————————
【编辑推荐】
了解南宋的命运,就能了解民族性格的形成原因。
————————————
【媒体推荐】
南宋是一个存在感较弱的政权,又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时代。
南宋弱,弱在偏安一隅,从始至终一直受到来自北方政权的威胁,民族自信心遭受空前打击,变得极为敏感脆弱。
南宋影响深远,则表现在诸多方面:重塑了自尊与自卑相融合的民族性格,民族自觉性极大地增强;意识形态趋于保守,儒学逐渐归于一体,文化模式走向稳定、内向甚至沉滞僵化;开创了 “绍兴体制”,结束了北宋皇帝“为士大夫治天下”的政权模式,中国政治进入独裁专权时期。这些影响一直延续到20世纪。国之初的政治选择息息相关。那么,南宋统治者为什么要选择偏安?是大势使然还是有意为之?
所有这些特质相辅相成,都与南宋建中国政治为什么会走向独裁?是优化进步还是贻害无穷?
......(更多)
郭瑞祥,历史作家,专注于古典文化和历史创作,近年来主要耕耘于宋史领域。先后接受《大众日报》《新周刊》《艺术市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专题访谈,作品被央视、北京日报等宣传报道。出版有《苏轼的朋友圈》《亡天下:南宋覆灭史》等十余部作品,其中《苏轼的朋友圈》荣获“中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2023)普及读物奖”。
......(更多)
楔子 黄天荡之战与南宋的根基
章 定都的考量
一、西北望长安
二、天下之腰膂
三、“绍兴”暗含玄机
四、“临安”别有深意
番外:运河与城市
第二章 的检讨
一、“ 元佑”
二、历史的重新书写
三、贡举变革与光武故事
四、洛学异军突起
五、民族意识与忠义节气
六、苏轼、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番外:洛学的无趣和有趣
第三章 独裁政治
一、秦桧来了
二、秦桧与吕颐浩的角力
三、从亲如兄弟到水火难容
四、宋高宗的“专委”之道
番外:帝王的宰相策略
第四章 收复的努力
一、伪齐政权
二、军阀自主北伐
三、外交的触底反弹
四、收复的曙光
五、争取民心
六、六大危机与金齐南侵
七、移跸建康
番外:长江天堑与南北战争
第五章 历史的转折点
一、武将跋扈
二、岳飞的情绪
三、淮西兵叛
四、新赵鼎路线
五、战和之争
六、功亏一篑
番外:草创时器的大国外交
第六章 罢兵与议和
一、顺昌保卫战
二、差一点收复汴京
三、钱粮之困
四、淮西之战
五、收兵权
六、岳飞之死
七、绍兴和议
八、迎还太后
番外:从抗金英雄到精神偶像
尾声 苟且的中兴
一、君相的权力交易
二、谀颂之风
三、西湖歌舞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