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好书速递 排行榜 读书文摘

中国妆容之美

中国妆容之美
作者:李芽/陈诗宇
出版社: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年:2021-07
ISBN:9787535694638
行业:教育
浏览数:36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从史前到清,中国女性为谁化妆,如何化妆?

《中国妆容之美》以古画、雕塑、壁画为入口,以诗文典籍为辅助,展示中国古代妆容细节,探讨历代女性地位与东方审美,同时以29组真实妆容复原图,再现中国历代女性妆容之美。

该书从夏商周的文身起笔,历数素妆风行的周代、彩妆 肇始的秦代、审美成型的两汉、自在灵动的南北朝、盛世华丽的唐朝、回归素朴的宋朝、少数民族风情的辽元、端庄的明、花样的清,不仅在细节处点明历代女性妆容的要点,也从侧面呈现了中国古代的社会风貌和审美思潮的变迁。

本书不仅是一部详尽的妆容史,更是一部独到的中国妆容图谱。两位作者发起中国古代妆容复原项目,邀请造型、化妆、摄影专家和模特,共同完成了了中国历代女性妆容复原。

本书史前至魏晋、辽元、清部分由李芽撰写,唐、宋、明部分由陈诗宇撰写。

[编辑推荐]

专业性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李芽与《国家宝藏》服饰顾问陈诗宇共同撰写

独到性

29组古代妆容复原,历时一年多拍摄,完整呈现至美中国妆

知识性

逾150幅文物插图,以文献图像为基础,以古代文物为佐证,系统梳理中国妆容史,看见中国历代文化和审美流变

话题性

影视剧、综艺节目参考,花木兰的鹅黄、杨贵妃的面魇、萧太后的姑姑冠、慈禧的一耳三钳,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出处

通俗性

历史与现代的碰撞,潮流与古妆的相遇,亲手制作的古代妆品,轻松读懂中国妆容之美

[推荐语]

作者由一个“妆”字,追寻中国女性的历史处境和审美情志,用翔实的内容和丰富的图片展示了中国女性妆容的历史,以小见大,由此独特的角度反映出中国的精神气质。

——钱文忠

女为悦己者容,女子的妆容如何从“活在他人眼光中”的从属性妆扮,发展到自我活泼生命的真实呈现,其间存在着巨大的研究空间。这部饶有兴味的著作,带着读者进入这一斑斓的世界,使我们透过历史的帷幕,看到云想衣裳花想容的美好,也看到被支配的从属性存在在妆容中刻下的屈辱和坚韧。

——朱良志

......(更多)

作者简介

李芽

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曙光学者”。公众号“东方妆道”创办人。曾任北京大学、台北艺术大学访问学者,纽约大学TISCH艺术学院高级研究学者。长期从事艺术史及服饰史的研究与教学,并致力于对中国古方妆品与妆容复原工作的研究与推广。

代表著作有:《中国古代首饰史》(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0)、《耳畔流光:中国历代耳饰》(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脂粉春秋:中国历代妆饰》(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中国古代妆容配方》(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等。

陈诗宇

笔名扬眉剑舞,服饰史与工艺美术学者,策展人,影视剧服饰顾问与指导。

从事服饰史研究、传统工艺美术调研出版工作多年,参与大量古代服饰造型复原项目及展览策划,将历史资料还原为立体造型服饰。并于北京服装学院攻读服饰文化研究博士学位。担任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等文化节目历史与服化道顾问、《清平乐》等影视服化指导。

......(更多)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滥觞

史前至商:文身与绘身

古人为何绘身、文身?

文面的传承与演化

周:南北各异

中原:素妆风行

南楚:渲杂丹黄

周代女子的化妆术与化妆品

秦:彩妆之始

秦始皇:中国彩妆的推动者

象征地位的发式

《齐名要术》记载的古代妆粉制作方法

第二章 成型

汉:审美成型

西汉:由简约素朴走向大气磅礴

东汉:庄重与纤柔之美并存

魏晋南北朝:美而自在

文献层面的彩妆高峰时代

佛教东传带来的异域审美

北魏《齐民要术》:最早介绍古妆品配方的典籍

《天工开物》记载的“胡粉”制作方法

《齐民要求》记载的“紫粉”制作方法

第三章 鼎盛

初唐:从简约保守转向华丽绽放

从简约的旧朝遗韵开始

步入开放的高宗朝

武周:盛妆华丽绽放

盛唐:贵妃的红妆时代

开元初:新君即位后的简朴收敛

初入两京:精致“开元样”形成

入宫册妃:步入浓烈的红妆时代

中唐:时世险妆束

怪异时世妆层出不穷

广插钗梳之风的盛行

晚唐、五代:西州狂花与素雅汉装的两级分化

满面花子贴纵横与洗尽铅华归本真

云髻蓬松承繁饰与花钗成排绕髻插

第四章 转型

宋:回归素朴

北宋:淡雅的妆面与精致的头面

南宋:素雅白妆与泪妆

辽、元:少数民族风情

面涂金黄的契丹贵妇

一字平眉的元代蒙古皇后

珠光宝气与简单发型

《事林广记》记载的“画眉集香圆”制作方法

《事林广记》记载的“玉女桃花粉”制作方法

第五章 融合

明:端庄典雅

端庄的命妇妆扮

华丽的侍女妆扮

牌坊要大,金莲要小

清:满汉交融

由素颜走向西化的清宫装扮

脚重于头的汉妆女子

妆品发展

嗜妆极则慈禧太后

《外台秘要》记载的“崔氏造燕脂法”

《老佛爷用药底簿》记载的“加味香肥皂”制作方法

附录 中国古代妆容研究的三种路径

后记

......(更多)

读书文摘

在后唐马缟所著的《中华古今注》中有这样的记载:“秦始皇好神仙,常令宫人梳仙髻,帖五色花子,画为云凤虎飞升。”秦始皇热衷神仙之术,灭六国后第二年遇到方士徐福,两次派徐福出海寻求“仙药”,因此,其令宫妃打扮成想象中的神仙模样也很自然。

“勺”就是在脸颊处点红点,最初是宫中嫔妃作为标记使用,类似于戒指的功能。即颊有红点表示该女子处于孕期或经期,不便行夫妻之事,女史见之便不列其名。其原本只是宫闱内里之事,后来人们觉得妆容之中如此点缀楚楚可怜,有益姿容,此妆饰便在民间广泛流行开来,并在接下来的魏晋、盛唐达到流行的鼎盛。

......(更多)

猜你喜欢

点击查看